广州古迹之陈心田墓犀牛岭

清陈心田墓位于犀牛岭。清同治九年()始建于大冈山,光绪十九年(l)迁葬于现址.光绪二十九年重修。坐北朝南。花岗岩石山手摹,由后土、护岭、环垄、拜台,山手、月池组成。宽4米,深9.1米,占地面积36.4平方米。

护岭为灰砂砌筑。环垄顶部设花岗岩石雕祥云涌月。墓碑高0.59米,宽0.37米,刻“清心田陈公摹”。碑前设一石拜桌,长0.57米.宽0.35米,面刻“陈留耕堂”。左右侧山手各嵌一碑,均长0.8米.宽0.39米,分别刻《心田陈公墓志铭》、《先考圹记)(碑文附后),墓志铭碑已风化,碑文断续,内容为赞誉其生平美德。山手前端设一对花岗岩石鼓。

距后土碑约1米处有一石拜桌,长0.96米,宽0.46米,面刻“顺德菱溪心田祖陈山墓桌”,“顺德菱溪留耕堂立"字样。距后土碑约11.6米处有一石塔墓,由整块青石雕成,总高0.47米。方形底座高0.17米,边长0.61米,立面刻如意纹饰。圆柱形墓塔高0.3米,直径0.47米,正面雕成拱券形碑龛,内刻“清心田陈公墓”。山界石柱有刻“陈府”或“顺邑山界”、“陈留耕堂”字样。花岗岩石后土碑刻“心祖后土龙神”,上款“顺邑口口菱溪乡”,落款“邱仁山先生点穴”。

先考圹记碑内容如下:

先考姓陈氏,讳顺报,字翘登,号心田。始祖伯贤,明初始迁于顺德县马宁司云步堡,名所开乡曰菱溪伯贤生南泉、南涧;南涧生福车,号古轩;福车生滚源,号广渊;滚源生子杰,号放樵;子杰生翔汉,号松岭;翔汉生达才.号慕松;达才生鸣乔,号迁义;鸣乔生庸秀,号秉懿;庸秀生贤锦,号絅章;贤锦生振都,号国士;振都生廷诰,号宝纶;廷诰生达文,号炳蔚;达文生世父大报诞登、祥报、先考翘登,叔父贵报、润报联登、来报进登,祥报,贵报蚤卒。我家自开乡以来世世力农,自达文而上,谱牒纪世惟称字及号焉,溯始祖至于先考十四世矣,同治九年五月戊辰,先考卒,年六十有六,初葬于近乡南溪之大冈山。光绪十有九年十二月辛亥,迁葬于郡之白云山犀牛岭,墓在岭颠,自墓前行不远达滴水岩,濂泉出焉。光绪二十有九年十月壬申,修先考墓,墓域辩方口口向,迨十有二月修墓成。先妣何后先考十有九年而卒葬于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子五人:锡韬、锡添、锡恩、锡庆、锡麟,孙今十人:汝孝、汝悌、汝梅、汝廉,汝周、汝高、汝晃、汝炯、汝信、汝疆,曾孙今十一人:植桂、植萱、植筠、植培,植洪、植根、植成、植乾、福平、福和、福桑先考行实详墓志铭,不具述。惟闻礼有不讳之义,今敢详之,且详其世系、卒葬年月,因修墓而纪于石,使后有考焉。锡韬谨记。——《广州市第四次文物普查资料汇编》

探访侧记:该墓位于温德兴墓东北侧,在墓冢后方还另外立有拜桌和墓塔,十分奇特。在蹦极平台处有一条往北方的土路(现已改为石阶路)可进,另在大草坪至蹦极小路中间右侧新开了两条往西南方向的石阶路,均是通往温墓的。该墓形制上比较奇特,在墓后有一石塔,有点佛家的味道。

旧时鹅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iua.com/jsjj/73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