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你一声衣冠禽兽,你敢答应吗

大家好,我时文宝宝。

衣冠禽兽,众所周知,这个成语用来骂人的,说的是一些禽兽不如的人,他们虽然是人类,却做着禽兽不如的事情,大家对他们厌恶,对他们憎恨,所以才用这样的成语去形容他们,在辞海和成语词典等很多工具书中,衣冠禽兽几乎都被解释为贬义,比如上海辞书出版社年出版的辞海中,就非常直接的解释为:衣冠禽兽是比喻品德败坏的人,说的就是这种人,虚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禽兽。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年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词典中,对这个成语的解读,同样态度鲜明,衣冠禽兽,穿戴衣帽的禽兽,比喻品德败坏,行为如同禽兽的人。虽然大家都会使用这个成语,但可能大部分人却从来没有考究过这个成语的来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衣冠禽兽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在那个时候,这个成语并不是贬义的而是褒义的,如果有人被称为衣冠禽兽,那么他一定是受万人崇敬与羡慕的,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要从明朝说起,衣冠禽兽这个成语其实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在明朝的时候每一个官员的服装都是有讲究的,而且官员服装上所刻画的都是飞禽走兽,这主要是跟皇帝的龙袍相呼应,大家都知道皇帝身穿龙袍,衣服上画满龙。龙象征的是动物之首,在中国人看来,世界上没有哪一种动物比龙更尊贵,这也是为什么皇帝要穿龙袍的主要原因,而其他大臣之所以穿画有飞禽走兽的衣服,无非就是跟龙相呼应,龙是动物的一种,而其他飞禽走兽也都属于动物,这样一来龙袍跟官员们所穿的官服才相符,当然,官员们所穿的衣服跟他们的职责也有关系,比如说朱元璋规定,文官所穿的是飞禽官服,武官所穿的则是走兽官服。文官拥有非常发达的头脑及高超的智慧,而武将则拥有英勇无比的力量以及敏锐的行动力。

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武官一品、二品都是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都是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而穿着衣冠禽兽服装的官员行走在外,都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因为他们的官服就能够彰显他们的身份,而且很多百姓都非常羡慕他们,既然衣冠禽兽在那个时候是褒义的,那么后来为何会演化成如今的贬义呢?

这主要还得从明末时期的腐败说起,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皇帝将权力赋予一部分给宦官,让他们去干预朝政,就会形成宦官专权,明代早期的洪武初年,太祖朱元璋曾经规定宦官不可以读书识字,不得干预政事,应该说对宦官的控制空前的严,然而到了朱棣时期,视宦官为亲信,设东厂,由宦官主持,为后来的宦官专政提供了条件,到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著名的就有成化以前的王振专权,成化年间的汪直专权,武宗时期的刘瑾专权,嘉宗时期的魏忠贤专权,提到这里大家,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以致明末时期,朝廷动荡,大家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有些朝廷官员为了能够让自己过上好日子,便中饱私囊,甚至鱼肉百姓,那个时候的百姓每天都生活在担惊受怕之中,他们一直被剥削被压榨,所以在他们的心目当中,朝廷官员就如吸血鬼一般,永远不知足,所以朝廷官员所穿的服装,也成了大家所憎恶的对象,因为他们虽然穿着一身官服,却没有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从那个时候,开始衣冠禽兽这四个字,在人民心中便已经有了贬义。

不过,衣冠禽兽这个成语含义的真正演变,还要归结于明末清初的文化发酵,清朝小说家李汝珍曾经写过一本书,名字叫做《镜花缘》,他在这本书中写到,如果不孝顺当了官,也还是衣冠禽兽,从那个时候开始,衣冠禽兽正式演变成了贬义词,就跟现在大家所共知的流行词一样,在民间迅速传开,并有了新的含义,而到了清代以后,衣冠禽兽一词就渐渐的做贬义之用。泛指,外表衣帽整齐,行为却如禽兽的人,以至于到今天,我们一直沿用其贬义的词意,不得不承认啊,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同样的字在不同的时期,不同人的眼中,都可以演化成不同的含义。

好了,就这些,叫你一声“衣冠禽兽”你敢答应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iua.com/jszz/113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