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年度犀牛鸟中学科学人才培养计划”正式启动。本计划是由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清华大学-腾讯互联网创新技术联合实验室、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腾讯基金会和腾讯犀牛鸟联合发起,爱学堂和腾讯云参与协办的面向中学科学人才的公益项目。“犀牛鸟中学科学人才培养计划”让身处不同地区的学生都能通过互联网平台有机会了解学术产业前沿信息,发现科技实践脉络,激发科学研究兴趣。爱学堂作为活动协办方之一,将向参与学生提供STEAM设计与工程实践、Arduino智能硬件(C语言编程)入门、人工智能应用编程实战、Python编程等在线课程,激发中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研创新的能力,助力中学科技人才的全面培养。指导委员会介绍
菲尔兹奖获得者、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丘成桐教授,国家友谊奖获得者、英国卡迪夫大学计算机学院RalphMartin教授,腾讯公司副总裁王巨宏女士、腾讯AILab及RoboticsX实验室主任张正友博士等学界知名教授和业界专家担任指导委员会委员,为各项工作提供指导。
同时,来自海内外高校的40余位犀牛鸟优秀学者、犀牛鸟精英计划大学生和10余位腾讯技术专家,将为学生提供从信息学基础数理知识、学术产业前沿研究到人工智能各领域的系列导论课程及科研实践指导。
目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中学开展科学教育门槛相对较高。本计划特设置科研能力提升环节(线上)和专业领域辅导环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练结合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全免费的远程学习课程和实践平台。
在科研能力提升环节,学生将通过学术导论和实践课题两部分提升科研认知,并掌握计算机编程语言等基础知识;通过聆听系列计算机学科前沿报告了解学科发展、相关领域专业知识、以及新兴技术在产业的发展和应用,培养科研兴趣。此外,学生还将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初步探索实践,完成科研实践开题报告。
入选专业领域辅导环节的个人或团队,不仅可以通过暑期创新科研营等活动与来自重点高校的杰出青年教师、优秀大学生及资深企业技术专家进行深度交流,还将在高校导师一对一指导下开展科研项目,完成科研实践结题报告,提高自身科研综合能力。
在此之前,爱学堂依托清华大学iCenter创客空间优质教育理念和资源,为学校提供一栈式科技创新教育解决方案,并为学生打造科创学习平台,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犀牛鸟中学科学人才培养计划”,教育资源将得到行进一步的共享,追求卓越的科研精神也将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以往学生活动照片学生参与科创大赛
课堂现场
罗湖外语学校信息学夏令营
“创新”、“科技”、“发展”、“人才”,这些关键词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文件中高频出现。今天的教育决定了明天国家的模样,社会各界通过多举措面向未来培养人才,是国家提升教育实力的重要一环。
主动担当,向外发声!在公益这条路上,爱学堂很荣幸能参与“犀牛鸟中学科学人才培养计划”,并携手诸多教育单位、知名企业,以公益形式培养国家科技人才,未来也将继续共享清华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高水平发展。
扫描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