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墨颠小兴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复星医药近期充分体验了一把喜忧参半的滋味。
忧的是,子公司万邦营销财务造假,遭到了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喜的是,首次公布了mRNA新冠疫苗国内临床试验进展,被称安全性及有效性数据跟海外一致;同时,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用于实体瘤及淋巴瘤治疗的HLX26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有意思的是,无论是遭到处罚的万邦营销,还是传出捷报的复宏汉霖和mRNA新冠疫苗,都是通过收购股权的方式获得。
事实上,近些年来,复星医药正是通过“买买买”,才完成了医疗领域的产业链布局。但在规模迅速膨大的同时,消化不良等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难以忽视。
01曾因行贿多次被罚4月12日,财政部对19家医药企业作出了行政处罚,复星医药子公司万邦营销位列其中:其被处以5万元罚款,原因在于年支付个人代理商销售推广费用,凭证后附部分发票由与该公司无实质业务往来的第三方公司开具,涉及金额1.4亿元。
对此,复星医药投资者热线工作人员回应称,此次处罚各大药企均有上榜,不会对公司经营造成影响。
这个“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式的回答,很快就引来骂声一片。有观察人士告诉《正经社》医药分析师,万邦营销等医药公司此次被罚,凸显的正是大量药企在销售推广等费用中暗藏猫腻类顽疾;在此之前,复星医药子公司涉及行贿的事件早已为数不少。
比如,年,曾担任医院副院长、双山分院院长的李鹏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法院审理查明,在年4月-年7月期间,其收受了复星医药孙公司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业务员耿某给予的注射用前列地尔干乳剂回扣元。
又比如,年4月13日,复星医药全资子公司上海星耀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因犯单位行贿罪,被判处罚金人民币44万元;其法定代表人朱某甲犯单位行贿罪,免予刑事处罚。司法文件显示,年11月25日,朱某甲因涉嫌犯单位行贿罪被怀宁县人民检察院取保候审;年11月10日,经该院决定解除取保候审。其间的年11月29日,复星医药副总裁朱耀毅,被发布了离职公告,业界解读之为引咎辞职。
财报数据显示,复星医药的销售费用长期居高不下,甚至大幅超越研发投入:
年、年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分别为84.88亿元,46.58%;98.47亿元,16.01%。
与之对应,复星医药年、年研发投入分别为25.07亿元、34.63亿元,均约为同期销售费用的1/3左右。
年,复星医药销售费用为84.64亿元,同比下降14.02%,不过同期研发投入仍不及销售费用的1/2。
02股价坐上过山车梳理复星医药成长史可以发现,旗下大多数子公司,都是买买买而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年12月跟美国汉霖团队合资组建的复宏汉霖,年生产的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收入到达了7.5亿元;8月才新上市的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在不到5个月时间里实现收入约1.4亿元。
截至年,复星医药的长期股权投资达到.1亿元。而通过股权投资,复星医药在-年5年间,实现投资收益分别为21.25亿元、23.07亿元、18.15亿元、35.65亿元和22.84亿元,在同期净利润中的占比分别高达75.73%、73.85%、67.02%、.31%、62.35%。
就这种视角而言,市场给复星医药打上了“投资公司”的标签,算得上名副其实。
年,全球遭遇新冠疫情的席卷。复星医药通过投资德国BioNTech,获得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独家开发、商业化mRNA新冠疫苗的授权。
这迅速点燃了复星医药的股价。相对当年低点而言,股价一度暴涨超过2倍,总市值最高曾突破亿元大关。
然而,随着市场炒作疫苗概念股热度的消退,复星医药股价又迅速转向了深度回调。
《正经社》医药分析师注意到,不久前,复星医药股价又坐了一次过山车。年3月24日,香港、澳门地区因批号为的mRNA新冠疫苗药瓶封盖有关的包装瑕疵,暂停该疫苗的接种。作为mRNA新冠疫苗在该地区的被授权方,复星医药股价当日盘中一度大跌近8%。
尽管mRNA新冠疫苗很快恢复了在香港、澳门的接种,但复星医药“家大业杂”、防爆雷任务异常艰巨等隐患也再次引起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