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网站作者:沈建光中国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经济恢复路上的第一道关卡——国内供给侧冲击已得到极大缓解。然而,新冠肺炎从中国的“黑天鹅”演变为全球的“灰犀牛”,全球疫情大流行下,中国经济面临的第二道关卡——外部供需冲击不断凸显。本次疫情导致海外需求侧和供给侧对我国的产业链冲击已引起广泛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进口依存度都非常高,表明该产业已经深刻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 高出口依存度产业包括纺织、服装、皮革、鞋类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这也表明,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从消费品延伸至部分资本品。 高进口依存度产业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业。这也表明,中国对能源、金属、木材等上游原材料依赖程度较大。 如果剔除大宗商品的影响,那么外部供给侧的冲击将显著小于外部需求侧的冲击。当然,基于国民经济行业大类的分析并不能反映中国对部分绝对需求小、附加值高、技术精密的商品(如光刻机)存在的依赖,一些领域被“卡脖子”的风险需要重视。三、结论及政策建议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以防控境外输入疫情为主的下半场,生产能力已在较大程度上恢复,第一道关卡——国内供给侧压力已经明显缓解。然而,海外疫情防控导致的外部需求冲击不断升级,二季度海外经济必然面临更大程度的下滑,海外经济恶化造成的外需大幅萎缩反馈至国内,中国经济恢复面临的第二道关卡将更严峻。总的来说,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分量并未因经济增速放缓而下降,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占比高达25%左右,对亚太和美洲经济体的出口依存度更高(超过15%)。海外疫情大流行对中国外贸的冲击在需求端应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