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粉丝说,「每次都在你这里知道最近在过什么节」。啊,原来我们是日历哦~那尽责的日历告诉你们,今天是清明节啦。
这么重要的节日,不用我提醒大家也记得吧,毕竟放了小长假。清明最早只是节气,后来跟(昨天刚过的)寒食节结合,渐渐成了个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节日。
这次清明四月回老家扫墓,跟着亲戚上山挖笋,下地摘菜,过了一天没有电脑远离手机的日子。暂时忘记工作,放下各种琐碎烦恼,连胃口都好了起来(一口气吃了四个清明粿的我…)。
难怪这么多人想要回归田园,找一个「世外桃源」。不停奔跑的我们,太需要偶尔让自己慢下来,闻闻泥土青草的气味,在院中晒一下午的太阳,过一天快乐简单的乡村生活。
芍药姑娘Vol.
x
向往的生活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诗和远方成了挂在上班族嘴里的高频词,而归隐田园也不再是退休后才能做的事情了。各式各样的民宿开始在各个乡村出现,一座山,一条河,几亩地,成了民宿的标配。
人们从城市到远方,到田园,来感悟生活感悟生命,回家后却发现只是到此一游。
但是即使这几年民宿遍地开花,猪栏酒吧却依然是众多人心目中的那片桃花源,是身和心都能够寄托的地方。
有位法国女作家来过这里,她回去后写了本书,书里写到的猪栏酒吧是东方土地上的世外桃源;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朱丽叶.比诺什也来过,她最爱带着女儿来感受乡间岁月;
日本音乐家久石让来过,导演陈国星也来过,来过的明星很多,但在这里却都只是寻找真实自我的普通人。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朱丽叶.比诺什和她的女儿
而寒玉就是猪栏酒吧的女主人。十多年的乡村生活,早已让她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乡下人,而她很喜欢乡下人的身份。
她把猪圈,牛棚,榨油厂改成民宿,全部取名「猪栏乡村客栈」,她说,「就是希望在乡下的生活简单一点,像猪一样快乐」。
十多年前,寒玉来到黄山脚下的黟县写生,彼时,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正在怒放,而潮湿幽深的灰墙大院低调叙说着古人的奢华,原来这就是徽州古老乡村原初的魅力。
毫无眷恋地,她放弃了在上海的城市生活,一头扎进了徽州的深宅大院和乡村生活里。从此和日月星辰,鸟兽虫鱼,山间流水,乡里农人成了朋友。
在这里的生活很简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一大早,阳光穿透明瓦照进屋内,小鸟声把你叫起来。早晨的山雾还未散去,鸡鸭鹅牛羊们,该吃草的吃草,该「上班」的「上班」。
沿着小溪往山里走,满山的田园风光。春天遍地野花,夏天绿意让然,秋天红叶黄叶满山,冬天别有风景。要是心情好,就在溪水边摆上茶具,就着山间的风,喝上几杯茶。
回来累了,在书吧里挑几本爱看的书,沐浴在下午的暖阳里翻上几页。或者坐在院子里,发呆也好,和朋友聊天也好,感受日头一点点落下。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随意骑上一辆旧自行车,乡村小道上自由驰骋,稻田在你身后,远山在你眼前。
到了晚上,夜渐渐暗下,星星和月亮便上了天空的幕布。
寒玉已经爱上这样诗意的乡村生活了,她爱这里的乡村风光,也爱这里的深宅大院,老建筑。
很多人被这里的自然风光吸引,也被她眼中的美丽乡村生活吸引,一群群人来了又走,却都对这里念念不忘。
所以才有了现在光环众多的猪栏酒吧。但或许别人不知道十几年前,寒玉刚做猪栏酒吧的时候,可是被全村人笑话了很久。
猪栏酒吧获得过TripAdvisor全球最高奖卓越奖;被写入全球最权威旅游圣经LonelyPlanet;被英国BBC节目《尼尔森看中国》,法国《国家地理杂志》,英国《Timeout》,美国《纽约时报》等国际杂志报道。而在年,猪栏酒吧甚至入选了中国建筑大展近三年“中国最具责任感的19个建筑”,而在19个项目之中,猪栏酒吧是唯一一个不是由专业建筑师/建筑团队打造的项目。
「刚来这里的时候,全村人都笑话我,觉得我是城里来的傻子,因为我花了十万元买了个猪圈」,说起当年买猪圈这件事,她觉得不是个笑话,而是自己和这里的缘分。
她的第一个客栈是在西递镇内,是一幢明代的三层古建筑,在村子的上首,坐北朝南,有差不多四百多年的历史。
猪栏客栈第一家店
西递店
最早的时候主人离开这里去上海做生意,这里就变成他远亲养猪的地方。所以后来就顺势取名为「猪栏酒吧」。
花了差不多将近两年的时间改建并重新修复了它,终于不再是臭哄哄的猪圈了。回到了它最初的模样。
山青色烟雨中的老宅
内部的家具都是旧家具,
沙发的套子也全是寒玉亲手缝制
它躲在僻静的小巷内,容易错过,却也容易惊艳。因为在村子的最高处,所以登上三楼可以看到西递全景。
站在三楼,看着层叠的屋檐,寒玉想,「没有人知道你的来历,也没有发现你的与众不同。这就是我们最初梦想开始的地方。」
猪栏客栈第二家客栈
碧山店
第二家客栈在一个自然的村落——碧山。
这是一个自然的村落,境内千亩桑田,春天的时候能够看到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油菜花过后,紧接着开放的是漫山遍野的映山红,而这里依然保留着原始的农耕文化。
猪栏酒吧碧山店就无声无息匿藏在一个无论怎么看都像是一个被遗弃的院落里,不明所以者还以为走错了片场。
这是一栋清代末-民国初年的建筑,两进的天井,十米的高度气势恢宏。保存完好的雕刻以及各个位置到角落摆设的讲究又不失大户人家的典雅。
原主人曾做过美孚石油公司的总代理,也是本地最大的盐商。她像一个大家闺秀,宁静而庄重地处立于田野之中。
这里有前后两个院子,小水塘,巨大的公共空间。两个可以看风景的平台,分别在二楼和三楼,二楼还有一个书房,可以阅读、听音乐和聊天;一共有九套客房,房间也各有特色,二楼的雕花大床也是法国影星朱丽叶·比诺什的最爱。
老式徽派建筑的天井
公共空间
西递店和碧山店出乎意外地受欢迎,寒玉却没有要迅速扩张的意思,她沉下心来生活,把自己融入到这个乡村里。
猪栏客栈第三家客栈
老油厂店
一个风雨欲来的傍晚,寒玉走进碧山村的深山里,在山的尽头,她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田野尽头,乌云压阵,只剩下几栋房子,和比房子更高的大树矗在那儿。
云停在了屋上和树顶上,摒住呼吸,四野安静极了,到处是灰色的明亮,这种静让你能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那时,她就认定了这是最接近心灵的地方。
这是一个废弃多年的古代油坊,做过民居,人民公社,榨油坊和竹针厂。
改造前破败不堪的榨油厂
寒玉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了这个榨油厂,尽最大可能保留了各个时期的历史印记和建筑外貌,也不去打扰自然。
客栈有一部分是新建的。但是建筑每做高一点,寒玉就会退到田野的深处,看一看它有没有影响到整个自然。因为在乡下,最高的那个应该是大树,而不是建筑。
客栈门口没有招牌,更不用说用霓虹灯了,因为寒玉害怕这个光辉抢掉了星空的美。
修旧如旧,建筑材料大量利用了旧木料旧砖,甚至家具陈设都主张用一些不起眼的旧物来改造。
老家具有村里捡来的,有旧货市场淘来的,甚至把一些老的牛圈拆下来做新的改造。
榨油厂还留着当时的大字
旧式大宅门
全部是旧东西改造
旧式的雕花大床
还留着当年榨油产的东西
这些重新被利用的旧物,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全部温情。
陈设的物什大部分是上世纪七八十代的物品,各种年代的小凳子,手工幼儿三轮车,铁木椅,老风琴,改制的就台灯……
这些流失于生活记忆中的点点温存和记忆片段,像一些陈芝麻烂谷子就此一一再现,勾起的是那些发生在我们身上或者父辈身上的那些记忆,内心无可替代的深藏的柔软。
「有一个客人,他在书屋里头看到一个保温桶,竟然哭了。
他说他爸爸就是在工厂里上班,夏天非常热,中午工厂里会发冷饮,但他爸爸从来不舍得吃,而是把冷饮放在这个保温桶里面,到晚上下班的时候带给孩子们。他说,这是爸爸的味道。」
它们无声而有力地传达着一种固执的情感,保留了对乡村的最美好的记忆和怀念,远离浮躁,让心灵获得最真实的安宁。
墙上还保留了那个时候写的大字
而旧物的收集再利用,一方面为了保留旧时的记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世界不产生垃圾。每用一只旧木的家具,山上就会被少伐下一棵或数棵大树,与其去种植,不如去保护和利用,这也是对自然恩赐的一种珍惜。
榨油厂一共10亩地,个平方的建筑面积,但是只有20个房间,90%都是公共空间。
这里一个阳台,露台,那边一个转角或院落,可以让人惬意地坐下来喝茶,聊天看书。即使全部满房,也不会觉得吵闹,每户人家都能找到自己私密空间的户外空间。
随手摘的野花插在房间各个角落
三吧还准备了禅房,寒玉自己也有坐禅的习惯。通常寒玉早上起得比较早,起来后就回到河边的禅房打坐禅房面对于小河,每天听着同样的河水永无止息的流淌,静静地安住于当下。
禅房出来,是一大片菜地和果园,寒玉不喜欢造景和园林,喜欢把所有的空地种上最当季的蔬菜和果子。通常会和客人和小鸟分享它们。
寒玉爱书,三吧里面没有电视,但是有很大的书吧。
几千册从海内外收集回来的书籍在书架上整齐而列,从中文到外文,从艺术到历史,从文化到社会,从大众书籍到独立刊物,书目内容涉猎古今中外。
每个人似乎总能够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喜好,在这里挑选到一本适合的书籍来品读。书没看完,走得时候也可以买走。
「不幸的是虽然不停的在买书,书还是越拖越少,我很高兴那些书都不见了。可能很久很久你没有亲近过一本书籍了。一本书可能就改变了你的想法,你的方向,一本书可能会渡一个人。」寒玉喜欢大家重拾对书的兴趣。
这里挂的字画也都是真迹,寒玉愿意花时间花精力找寻这些文化,给自己也给客人心灵上的享受。
三吧附近也有不少好去处,店里有不用打招呼就可以随时被骑走的自行车,可以田埂上荡一荡。
路上会碰到放鸭的继发和他的鸭子们,赶马车的阿力,唱黄梅戏的来狗哥来狗嫂,碧山书局是村里必逛的亮点,它是一座巨大的老祠堂。
村里的乡绅汪老师就是书店的店员,这里有各种关于碧山的明信片、纪念品和各种新书。村民也会在这里浏览,你也能看到他们一边捧着晦涩难懂的书,一边哄娃,一边拉家常。书店关门了,可能一页书也没翻过。
猪栏客栈酒吧
狗窝酒吧
随着夜幕的降临,狗窝小酒吧开始热闹起来。
这是村里一所八十年代的包子铺改造的,说是酒吧,但是它不同于城里买醉的地方。
这里差不多成了乡下人和城里来的客人的集散地。城里人问个路,打探一下风土人情,要知道村里最早,最隐秘的秘密,这里是个好去处。
村里的大妈们也会来这里喝一杯。来了亲戚朋友最体面的招呼不再是搓一场麻将,吃一顿鱼肉之席。而是领他们到狗窝里喝一杯咖啡,点一杯鸡尾酒,吃一份炸鸡翅或洋葱圈。
妈妈们喝咖啡也自有她们经典的动作,太烫用勺子带吹的,像喝粥。往往成了城里观光客的一大看点。
要是遇上了球赛,本地人外地人都会凑在酒吧里为一场球厮守一夜。欢乐的呼声洗落了一天的疲倦和烦恼,一切生活的不如意都变得那么的不重要。
这么多年来,寒玉一直在这里过着乡下人的生活,也在寻找接近内心的,找到真实的自己的一种生活。她也渐渐明白,不需要再去向外寻找,现在在过的,不去过分追求外在物质需求的生活就是这样接近真实自我的生活。
而她做这几个客栈,也是希望有缘人来到这里,能够放下纷繁,放下欲念,试着去寻找接近自我的生活方式。
很多人说寒玉眼光好,十几年前就回到乡下买老房子,现在房价一直在涨,已经过了买的好时机了。
寒玉说她从没这么想过。来到这里是因为喜欢这里,被吸引到了这里,也是为了寻找自我,以前是这样,以后也会是这样。
「猪栏酒吧再有名,我也不会改变我的初心的。」
「愿一切卑微众生,
在这宽阔的地球上,
能得真实的自由,
都能够自主地、
适切地分享小小的欢愉。」
——更敦群培
今天,
你们都是怎么过的节?
END
图片来自网络
禁止盗图,违者必究
如果你喜欢这篇内容,欢迎转发朋友圈
转载请到后台回复,按要求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