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斧劈皴5月拍卖会上那些比天

刘军连挂号 http://m.39.net/news/a_9362231.html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博士倪亦斌先生在其所著《看图说瓷》书中说:“当今时代,只要我们一睁眼,印刷复制的固定图像和屏幕活动图像就铺天盖地迎面而来,广告和影视节目无所不在地将我们包围。不要以为所谓的‘图像文化’只是近年来才参与我们的生活,此事古已有之。”事实上,分布在世界各大史前遗址的岩画或许能说明人类使用最早的文字或许就是图形与图像。图形或图像能最直观表达内心的想法。图形的符号化是文字起源基础之一。中国距今年半坡文化陶器上彩绘纹饰里就有很多图形符号。

彩陶文化出现,说明纹饰要表达的内容已经约定俗成,成为固定的图案。这些纹饰被青铜时代传承。青铜时代的纹饰继续被后来的陶瓷工艺品所借鉴而且不断丰富。明代百科式图录类书《三才图会》成书于万历三十五年。此书汇集诸家书中有关天地诸物图像,“图绘以勒之于先,论话以缀之于后”,对每一事物皆配有图像,然后加以说明。图不清晰者可借助文字表达,文字无法说清者可以图作参考,图与文互为印证。人物故事图起到“成教化、助人伦”作用,瑞兽、花鸟图像起到寄托美好、驱邪祈福的作用。

Lot26清雍正款青花釉里红水盂

清代“康雍乾”三朝是景德镇窑瓷器蓬勃发展时期。以龙纹为饰的瓷器数量显著增加,而且朝廷对于龙纹的使用管控比较宽松。乾隆帝甚至允许五爪龙纹瓷器在民间流通。龙的装饰形象也是历史上最丰富的时期。区别于其他朝代的龙纹之一是云龙,龙穿行于云雾中,不能见到全貌。《三才图会》对龙的描述是龙鳞具九九之数,八十一片。龙畏铁爱珠,将雨则吟,涎能发众香,其嘘气成云,反因云以蔽其身,故不可全见。《三才图会》所叙述龙在天空的形象是见龙不见尾。

斧劈皴5月3日桐月拍卖会第26号拍品清雍正款青花釉里红云龙图水盂即为云龙一身三显的经典构图。一身三显,使龙更加变幻莫测,具有神性。明末清初曾一度流行此题材。雍正朝时,被派到景德镇御窑厂的唐英曾对一身三显的神龙纹瓷器多有刻画。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有一件云龙纹大笔筒,龙即为一身三显绘法。

龙行云布雨,五谷丰登。所以百姓爱之,云龙三显更能体现这种吉祥。本场拍卖的雍正款青花釉里红云龙三显纹水盂,巧可手握。而其更具有艺术特色的釉里红云纹显示了精湛的工艺。神仙居处多聚红云。神龙驾红云,如鸿运当头。明代诗人陆采曾作:“龙章涣汗红云拥。”釉里红云纹和青花龙纹对比,釉里红用积墨法渲染,使云气更加厚重,有了强烈的立体感和质感。青花龙纹则以线描身形。龙的形体轻盈,反而更能清晰表现驾驭风云的形象。

Lot27清康熙青花鱼龙变幻图折沿盘

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所以生活在这片土地中的其他动物也都被龙圈粉。据说有些龙粉还能幻化成真龙和偶像一样成为巨星。其中最优秀的水族鲤鱼就曾经跃龙门而飞升化龙。一越为龙的骄傲也是古代学子“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所殷切期望的时刻。在科举时代,鱼化龙的艺术品常常成为抢手货。瓷器上的鱼龙变幻题材可不是谁都能拥有的。在古代,瓷器是绝对的奢侈品。不过有了鱼成龙这个形象。就成了激励后进之人的绝佳工艺品。所谓宝剑赠义士,红粉赠佳人。

《大戴礼》曰:“毛虫三百六十,而麟为之长。”毛虫就是百兽。麟是百兽的领导。可见麒麟的威望和神力。麒麟在《诗经》中的形象是“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诗经》赞美麒麟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真是诚实的仁兽啊。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孔子诞生时其母曾梦麒麟吐玉书于家。书上刻有孔子的命运轨迹。明代晚期版画书籍上也多有刻印。

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核心思想为仁。这或许与《诗经》中麒麟的形像“仁”有关。《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年)在大野(或为今山东巨野)打猎,叔孙氏的车夫在鉏商这个地方捕获麟,以为不详。后来孔子见到麒麟受伤而死,发出哀叹:“吾道穷矣!”两年后,孔子逝世。出生、逝世都与麒麟有关,可见麒麟的“仁”与孔子提倡的仁高度一致。

孔子言行学说被弟子发扬光大。诗书礼仪,家国天下,莫不以“仁”为中心。“仁”作为善行,被帝王提倡,百姓称赞。几千年后依然是我们每个人行为准则的一部分。

明清两代非常重视科举制度。进士及第是天下寒门读书人实现人生价值,改变命运唯一的选择。明代晚期商品经济发展,艺术品创作迎合市场。麒麟送子这个具有暗示寓意的吉祥祝福画面,被时人所喜爱。祥瑞的工艺品摆放在厅堂,总是让人心有灵犀。我公司桐月拍卖会上的明代五彩麒麟送子图罐,大红大绿的色调,突出喜庆的场景。好像一位小天使乘坐麒麟来到你的眼前。康熙青花高大形象麒麟送子图罐,则以突出的形象,直抵人们对于健康宝宝们渴求心里,可爱形象的刻画立刻让人沉浸其中。

Lot30清十七世纪青花麒麟天禄纹罐

麒麟作为仁兽的代表,伴随仁的文化发展了两千多年。直到现在仍流行母亲在女儿出嫁时赠麒麟饰物表达吉庆。著名京剧《锁麟囊》主人公薛湘灵就因将母亲所给的麒麟锦囊送与赵守贞而留下一段传奇故事。锦囊口大能装巨物,袋口束绳能锁住麟儿,以此祈盼早生贵子。

同样,作为一件绘有麒麟纹饰的瓷器用来装饰陈设,早晚都能见到,令整个空间充满了祥瑞气息。而多个瑞兽同现的时刻更让人喜悦。能与仁兽麒麟同处的瑞兽性情肯定是温和善良的。

《汉书·西域传》记载乌戈山离国“有桃拔、狮子、犀牛。”唐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宋书·符禄志下》:“天禄,纯灵之兽也。五色光耀,洞明王者,道备则至。”《瑞应图》云:“天鹿者,纯善之兽也,道备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则见。”《康熙字典》引《顾氏说略》云:“兽有天禄、辟邪,天禄一做天鹿。”禄与鹿古字相通,取其吉也。斧劈皴桐月网拍第30号拍品17世纪青花麒麟天禄纹罐中所绘天禄形象与典籍记载相同,又与《程氏墨苑》天禄插图相同。可以想见瓷绘瑞兽图一定是以书画为粉本,绘与素胚上。在经历了火的锻炼之后,攘除灾难,永安百禄。

在中国大多数瑞兽是以图腾的方式出现的。他们的形象来自于对不同动物行为的观察加上联想而成。然而,中华文明是多元的,对于外来的事物总是客观看待,直至融入本土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汉书·西域传赞》记载西域月氏国、安息国将狮子作为特产礼物送给中国。在当时只是一种奇兽。东汉末佛教传入中原,佛像画中佛祖身边有虔诚狮子护法,代表着佛法的威严。佛教的汉化让狮子的形象从此改变,佛法能护佑众生,狮子成为能镇守家园的瑞兽。随后狮子形象被赋予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民间有舞狮。图画中有狮子滚绣球。狮子的形象逐渐人文化。斧劈皴桐月网拍Lot11青花茶具狮纹小盖碗,在6厘米的茶碗上画9只不同姿态的狮子穿行在云端,憨态可掬。从威猛雄壮到可爱呆萌,从东汉到现在,狮子已经在中国人心中生活了两千年。

Lot25清中期青花松鹿纹盘

《诗经·小雅·鹿鸣》大概是描写鹿比较早的文章。对于鹿的优雅无比赞颂,对鹿的性情、声音模仿,和成雅乐。鹿是音律的精灵。律和鹿(六)谐音。《大戴礼记·易本命》中有一段资料说:“音不过五,故五为音。四九三十六,六为律,律主鹿,故鹿六月而生。”这段话也见于《淮南子·墬形训》和《孔子家语·执辔》中。所以鹿很早就被认为是祥瑞。周平王东迁,白鹿含灵芝献瑞。白鹿曾被唐人李渤养于庐山自娱,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白鹿先生之后,历朝历代的官府将其居地建作为书院讲学。也就是今天的白鹿洞书院。

鹿还是长寿的象征,东晋葛洪《抱朴子》:“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其色白。”鹿又与禄谐音,象征加官进禄。总之,古人用很多美好的词语赞美鹿。今天,鹿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就连怦然而动的心也被称为“小鹿乱撞。”

马,六畜之首。日行千里,追风逐日。曾伴穆天子见王母,曾随冠军侯开疆土。马踏飞燕,绝地腾空。马敢于上天,定然敢于入海。《周礼》云:马八尺以上为龙;《山海经》说:“马实龙精,爰出水类。”海马奔跑游戏于浪涛之上,云朵为伴,恣意纵横,畅达四方,忠勇美丽。“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样的吉祥帝王怎会错过。就连太和殿的屋脊上都要有海马镇守。希望海马入渊入海宣扬皇家的威仪。

瓷器上的海马纹流行于元代,可能与草原民族的征讨四方有关。明代成化皇帝用海马来表现祥瑞。一直流行到康熙朝。斧劈皴桐月拍卖会第29号拍品,清十七世纪青花海马纹小罐表现的就是海马飞腾于江崖海水之上。表现的正是盛世降临,圣寿无疆,八荒来服,四海无波。对于百姓来说这可不是生活中的小确幸,而是延续了几千年的祈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iua.com/jszz/103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