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年虽然是中国农历里的鼠年,但一开年的风头还是被一头猪抢走了。
1月31日,距离武汉封城一周后,一头野猪在长江大桥上奔跑的视频出现在网络上。这段视频被配上各种背景音乐流传,有人看出了滑稽,有人看出了伤感。
而其中高频出现的一句评语是“魔幻现实”,因为在一般的理解里,野猪这个城市意料之外的闯入者,它显得与周围的高楼大厦格格不入。现代人类文明的设计图里,留给动物的位置本就不多,它们要么成为家里的萌宠,要么就是动物园里被围观的困兽。
△被人类围观的动物/图虫更多的动物始终在以隐形的方式和现代文明共存,它们不被看见,因而也就不存在。
疫情引发人类文明大面积停摆,动物却开始从霓虹灯照不到的罅隙中冒出来,为阴沉沉的世界带来别样生机。
只要游客不出现,动物们就能过得好一点。
△在云南滇池,游客们抓住海鸥拍照/Newsflare稍稍统计一下这两个月和动物有关的新闻,你就可以看到:
大熊猫在四川的国道上悠然散步,流浪狗在十字路口懒洋洋地晒太阳,广东阳江出现了60只全球濒危的黑脸琵鹭,海豚在威尼斯运河搅动涟漪,泰国的猴子黑帮在闹市中为几只香蕉火拼......
△威尼斯河道污染减少,有老人称“活了60年没见过这么干净的河道”/微博与此同时,肺炎的元凶一度被指向野味市场,在人类酿成的灾祸中,猫狗被作为代价以堪称残忍的方式处死。
刚刚过去的3月3日是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日,今年的口号是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然而曾经同样作为动物的我们,仍然还没学会如何与动物相处。
看得见的城市
看不见的动物
卡尔维诺有本叫《马卡瓦尔多》的短篇小说集,相对于后面赫赫有名的《看不见的城市》,这本小说在中国并不为许多人所知,但卡尔维诺对于城市文明的态度已初现端倪。
在这本小说集中,卡尔维诺有一个看似很奇怪的设定:
在一年中绝大多数时候,人们热爱着城市文明所带来的的繁华、方便和喧闹,然而在每年八月,人类就会厌倦城市的种种,而如同候鸟般迁徙离开。
△人类如何也会迁徙,会是怎样一番场景?/图虫主人公马卡瓦尔多作为异类,选择在此时留在这座空城,开始一个人的冒险。
他发现城市并不因为人类的消失而归于死寂,动植物开始占据城市,工地栅栏,商店的招牌,生命从一切可能的地方被召唤出来。
这本书,正是写于二战后创造经济神话的意大利,卡尔维诺大概未曾想到,他笔下轻巧的故事以一种沉重的方式照进现实。
如果不是疫情,我们很难意识到城市里还有其他的生灵。
去年10月,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带来了一部名为《我们的动物邻居》的纪录片。作为一部小成本纪录片,当然没办法和BBC那些大制作相提并论,至今在豆瓣上也只有五百七十人标记,却以其独特的视角拿到了9.4的评分。
△纪录片《我们的动物邻居》/豆瓣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北京,中国城市化的象征,一个连人都可能忍受不了选择“逃离”的地方,北漂动物的艰辛可想而知——
第一个出镜的是一对红隼夫妇,一种体型娇小的猛禽。他们刚刚要上四胞胎,遇上了所有北漂都会遇上的问题,房子。
作为高贵的肉食鸟类,红隼不大爱自己搭巢,比较喜欢拎包入住。他们首先看上了隔壁单身贵族喜鹊的房子,30层落地窗,视野开阔,朝向好,房型正。
△在钢筋水泥下“夹缝求生”的红隼夫妇/《我们的动物邻居》夫妻俩这边正看房呢,那边喜鹊带着手下的乌鸦小弟赶来了,果然,年纪轻轻就能在北京住上这种房子的,家里少不了有背景。
眼看临盆在即,精装没摇上号,红隼夫妻挑了个毛坯,一户人家的空调外机安装处。红隼夫妻的运气很好,这户人家也是多年的老北漂,刚刚买下这间新房,为了让红隼平安产子,他们延迟了安装空调的计划。
△北漂的红隼夫妇最后只能在空调外机的安装位安家/《我们的动物邻居》女主人说,看见它们就想起曾经的自己,为了房子在北京走了一整天,最后望着周围的高楼大厦,站在马路中间放声大哭。
面对高耸的楼市,即使是北京土著也不好过。
北京雨燕在皇城根下已经生活了七百年,它们爪子天生细弱,落地后就不能再次起飞,像王家卫电影,所以只能栖息在亭台楼阁的缝隙里。
城市化浪潮之下,老建筑大多化为齑粉,剩下的被供起来变成保护建筑。唯一以北京命名的动物,在北京流离失所。
△雨燕能否在老建筑上安家?/《我们的动物邻居》还有一些动物,用时间来换空间。
每当夜幕降临,刺猬就会出来觅食,城市精心修建的草坪不适合昆虫生长,刺猬需要冒险跋涉,寻找尚未被纳入城市管理的荒地。
△修剪过的草坪并不适合刺猬觅食/《我们的动物邻居》实在饿得不行,它们也会吃路上好心人放的猫粮狗粮。即使找到荒地也朝不保夕,毕竟在大都市,荒地是一种浪费。
在郝景芳的小说《北京折叠》里,三个由阶层划分的世界轮番折叠,永不相交。于人而言,这是警世的科幻,于动物来说,这就是日复一日的现实。
大灭绝时代
年5月,联合国发布了一份针对地球物种和生态系统的评估报告。
报告称人类活动“目前威胁到的物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由于土地和海洋使用的变化、生物体的直接开发、气候变化、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这五类原因,在全球万物种中,大约有万“已经面临灭绝,许多十年之内就会消失,”。
△年,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死去/图虫在近5.5亿年历史中,地球已经经历过五次物种大灭绝事件,而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物种灭绝速度,比历史上的这五次都快上千倍。
不仅一些本来就稀少的动物不断逼近灭绝红线,连长颈鹿这类印象中浓眉大眼、满非洲随便捡的物种,也因为数量30年间减少了40%而在去年被列入濒危物种。
无数的证据表明,人类已然身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你敢相信,连长颈鹿都濒危了吗?/图虫年,《Nature》杂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