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狗浪: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剧变》[美]乔纳森·布里尔著诸葛雯译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相关各方照例一番互相恐吓,继而转向谈判。此前近百年,欧洲多次爆发类似危机,每次均以和平告终……欧洲似已“一体”,略有理性者,皆知无人敢挑战这个平衡。然而,年8月1日,德国宣战,战争裹挟了全球15亿人,多万人直接死亡。人们常将第一世界大战称为“蝴蝶效应”事件,可在未来学家、《疯狗浪: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剧变》的作者乔纳森·布里尔看来,它是典型的“疯狗浪”事件。“疯狗浪”愈演愈烈“疯狗浪”本是地理学名词,指巨大、不可预测且危险的海浪,在海况平静时暴发,浪高突增2.2倍以上。直到年,“疯狗浪”才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发现每1万次波浪中就有一次“疯狗浪”。仅20世纪下半叶,便有22艘货船、多条人命消失在“疯狗浪”中。“疯狗浪”源于多个平常波浪共振,“疯狗浪”事件亦源于多个可能性集中爆发。很难预测“疯狗浪”在何时、何地、以何种规模发生,只要可能性存在,它便不可避免。年,全球前十大企业中,八家没想到会有疫情全球化。正如本书作者家屋后森林里的黑尾鹿,吃得膘肥体壮,却不知每八年会有一次森林大火,因为黑尾鹿平均寿命不足八年。大多数现代企业依据平稳期的状况看明天,很少想到“疯狗浪”,可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企业每年遭遇“疯狗浪”的概率已达20%。过去20年间,大型企业的92%损失源于“疯狗浪”。这本《疯狗浪: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剧变》从三个方面提出因应之道。▲“疯狗浪”模拟图望远镜看不到“疯狗浪”本书第一部分是意识,即正确认识“疯狗浪”。作者认为,“疯狗浪”是“以不可预见方式汇聚在一起的可预测趋势的结果”。福岛核电站事故前,早有人指出风险;而人工智能“突破”,始于上世纪60年代。作者提醒读者应特别注意两点:首先,“疯狗浪”不是风险。因为风险易被看到,“疯狗浪”则出乎意料。例如,黑客入侵属于风险,但它给不同企业带来的损失不一样,即不同步,且造成伤害的概率是静态的。而新冠疫情是“疯狗浪”,所有企业都受冲击,即同步,且伤害概率是动态的。其次,“疯狗浪”不是“蝴蝶效应”,也不是“黑天鹅”或“灰犀牛”。南美洲蝴蝶轻轻扇动翅膀,可能引发北美洲的一场风暴,可谁也说不准蝴蝶哪次扇动翅膀会如此,只能听天由命。“黑天鹅”则指人们在澳洲发现黑天鹅前,以为世上只有白天鹅,因此“黑天鹅”被用来形容超出认知框架的极小概率事件。最早提出“黑天鹅”概念的学者塔勒布认为它是可预测的,但许多人误将“黑天鹅”视为无法预测。“灰犀牛”则指常被提示却没被重视的大概率风险,它是风险而非不确定。早在年,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弗兰克·奈特和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便指出,风险可用唯一客观概率来描画,不确定则不行。本书作者认为,“疯狗浪”是不确定,它受多种因素影响,无法被唯一客观概率描画,但“疯狗浪”依然可预测——斐迪南大公遇刺是偶然的,但大战非偶然;大公不遇刺,战争仍会爆发。决策者忽略“疯狗浪”,因为用望远镜看不到它。而正确观察应包括三点:首先,了解主要潜流;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