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与控制 http://m.39.net/pf/a_7640572.html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们:
大家好!我非常荣幸能作为教师代表,在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发言。当然我也非常惶恐,因为我的文采不好,也不太会引经据典,但我也有我的优势,就是在不久之前我也和各位一样,也是一名读中文的研究生,研究生路上的酸甜与苦辣、欢乐与悲伤,我依然历历在目。所以,在热烈欢迎各位新同学成为咱们号森林一员的同时,也想和各位说三句心里话。
第一句话是:做一个有抱负的人。QQ空间有个功能叫“那年今日”,大概就是让你重温很久以前的黑历史,最近推送的一个“那年今日”却让我感慨万千,那是年的8月31日,正好是我研究生开学的前一天,当时我写了一个说说:“做个学霸ing”。我后来甚至都忘记我曾立过这样的flag,但现如今我真的因为工作的缘故不得不变成一个学霸,这真是印证了那句流传甚广的鸡汤: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我想抱负也好、梦想也罢,也许真正的作用不在于让你记住它,成为一种教条,而是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尽管少有人注意,甚至微不足道,饱经风吹雨打,但一旦有了机会,它就会破土发芽,枝繁叶茂。我想起多少个为前途、为生计彷徨的夜晚,多少个看书看不进去、写文写不下去的白天,是什么力量摇醒自己重新振作,最终支撑到了柳暗花明?也许就是在惺忪与沮丧中那个遥远的声音在我耳边说:“说好了要做个学霸的呢”。对啊,大业未成,我怎能倒下?观念、信仰、初心,随着经历的增长,越发觉得这些看不见的东西反而极有力量。当然,我相信各位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一定都是很有抱负的,只是提醒一点,自己的抱负不要到处去说,只说给自己听,效果更为显著,亲测有效!
第二句话是:做一个反脆弱的人。今年最大的变化,自然是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武汉封城,网上教学,在线面试。回首前半年,居然发生了这么多事,大家或多或少也参与其中。武汉不愧为一个英雄的城市,华科不愧为一个英雄的大学。外地的老师不约而同地问我:你们当时真的牺牲很大,很想了解一下你们是怎么度过的,会不会恐慌?我第一反应是还好啊。但仔细想来,也不是完全没有恐慌,头一两天还是有些害怕:会不会饿肚子?会不会社会动荡?会不会感染病毒丢了命?个人在疫情面前实在太过脆弱,但是很快我就发现自己是杞人忧天。因为当代之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反脆弱的国家:首先,发达的交通和现代物流技术把全国各地的粮食直接派送到家门口;其次,强有力的社会组织和党员先锋把防疫、民生、隔离、安抚安排得细致及时、井井有条,除了行动略显不便,没有过任何短缺和匮乏;不仅如此,火神山雷神山拔地而起,医院飞速建成,全国各地医疗队纷至沓来,大众传播和网络媒体给予最新的科学指导,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我该知道、想知道的信息是完全透明的。所以,当时哪怕恐慌,也最多恐慌过两天。相比于大洋彼岸的某国,真的是高下立现。最根本之处在于,我们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反脆弱的共同体。当今的世界真的到了百年之未有之大变局,芸芸众生在这个时代真的是相当脆弱,各种黑天鹅、灰犀牛层出不穷,不确定性与日俱增。不仅在国家社会层面需要反脆弱,我们研究生作为国家社会的栋梁也需要反脆弱,作为英雄的大学的研究生,我们完全可以向咱们伟大的祖国学习反脆弱的本事,那就是:要真实不要虚幻、要科学不要迷信,要奋进不要停滞,要建设不要破坏,要长远不要短视。这些都是绝对不错的方向,但真心知易行难。就我个人从读研读博到工作的全程,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当面对如同掷骰子一样的发表、毕业、求职的时候,只有做好一切以上绝对不错的准备,才能真正无往不利。
第三句话是:做一个在行动的人。我一直有一个还挺大的疑惑,就是为什么三分钟的热度是个贬义词,原因似乎是热度只有三分钟不如持之以恒。但我始终觉得三分钟的热度自有三分钟的收获,连开始的激情都没有的话,指望能细水长流恐怕是空中楼阁。拿我自己来说吧,在读研之前,我其实是对语言学严重缺乏认识的,之前本科我喜欢的是哲学和历史,由于各种机缘巧合推免到语言学专业。当时抱着一腔热血觉得语言信息处理好厉害,相当于教电脑学中文,这个太过瘾了,也很有价值。然后每天跟计算机的小伙伴们一起探讨语言的机器分析与机器学习,当时真的是乐此不疲。但后来我慢慢发现这个领域,在语言学学科框架内,是非常难出成果的。经过了一些挣扎,我搁置了对语言信息处理的研究,转向汉语语法研究。好像是,我自己对语言信息处理只有三分钟热度,但如果我坚持不懈继续攻坚克难的话,说不定也能有所成就,但大概率是我可能现在博士都还没有毕业。但是,这里的三分钟热度并不是没有用的,很多学者评价我现在的成果,包括我目前不断涌现的研究灵感,都觉得有点意思,非常新颖。可以毫不掩饰的说,这些成果和灵感,很大程度上拜当时只能算浅尝辄止的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赐。乔布斯说,伟大的事业都是连点成线,你彼时的努力很有可能不断滋养你此时的事业。所以说不存在没有价值的行动,没有价值的只有不行动。但是很多事情,或者说是惯性,会挫伤与妨碍我们的行动力,朋友圈里每天都有人喊自己是拖延症晚期,好多的作业、课程论文、甚至毕业论文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写,总想要准备充分、想法成熟了再说。但事实上deadline才是第一行动力。其中久而久之造成一个很不好的后果,就是自己像草履虫一样,对于外界更多的是一种应激反应,工作变成应付:外面来一个事,自己动一下,长此以往,人就被动了,而且这种被动会使应激反应更为严重,成为恶性循环。一定要突破这种打引号的“谋定而后动”的恶性循环,始终提醒自己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凡事趁早行动,在行动中动态调整,这要远远强过望天枯坐,冥思苦想,最后再不了了之。说好文章不是想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也是这个意思。
拉拉杂杂谈了这么多,其实也就是三句话:做一个有抱负的人,做一个反脆弱的人,做一个在行动的人。以上是我真诚的建议。最后祝各位同学在华中科技大学学习愉快,生活安康。谢谢。
鱼老师不挑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