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黑天鹅背后的灰犀牛浙江日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这个模糊又冗长的名字,已经显示出我们对于这次疫情的陌生。从未见过的病毒、传播又如此迅猛,让人们想到有关“黑天鹅”事件的描述——那种出人意料、影响重大的突发事件。然而,当我们透过表象冷静分析,当我们倾向于更有价值的思考,就会想到另一个说法:“灰犀牛”事件——那种十分常见,以至于人们视而不见的风险。

是的,你看,“灰犀牛”在这里——它就在疫情始发的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野味商铺前,在写满刺眼野生动物名称的招牌后,在监管部门的“盲区”中;

“灰犀牛”在这里——它躲在一些饭店、家庭的餐桌旁,当一双双筷子在“生猛”“大补”的野味中翻飞,非典疫情的惨痛记忆似乎早已烟消云散;

“灰犀牛”在这里——此次疫情之前,医院的发热门诊区域,即便是已确诊的患者,仍有很多人不戴口罩,“多通风、勤洗手”这些卫生常识,也常常被人们抛在脑后;

“灰犀牛”在这里——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的医疗资源、处置水平尽管已大有进步,但依然存在不少短板,距离“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的从容境界还很遥远;

“灰犀牛”在这里——一些医疗界的人士指出,在疫情传播初期,相关地区和部门在信息披露上动作迟缓,延误了疫情防控的最佳时机,让全社会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这当中的落后思维、侥幸心理、麻痹意识,是“灰犀牛”最好的藏身地。

当“黑天鹅”腾空而起,我们发现,在它的阴影下,是我们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灰犀牛”;在这一突发事件背后,有着我们必须正视的陋习和积弊。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说过这样一段话。他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时隔一年,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面对当下和未来的风险与挑战,让我们一起重温这段话,领悟其背后的深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iua.com/jssd/112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