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972056.html
文:殷怡来源:一财网
年被定义为黑天鹅频飞的一年,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等事件充满了偶发性和难以预见性。相比于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在现实意义中通常是指那种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它不是随机突发事件,而是起初未引起人们重视,却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事件。
例如,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不少业内权威人士都表示他们对此危机毫无预知,但这场危机的征兆最早就已体现在金融衍生品的危险性上,后来美国资本市场掀起狂热,以及进入年之后,盖洛普投资者信心指数开始下滑。也就是说,如果华尔街的金融决策者们当时没有刻意回避这些现象,或者拒绝承认灾难的来临,那这场灾难或许就可以避免了。
再比如,飓风卡特里娜和桑迪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后的毁灭性余波,苏联的迅速衰败和中东地区的混乱,在事前均出现过明显的迹象。以史照今,年新年伊始曝出的巨大灰犀牛式危机——日本福岛核泄漏使众人后怕,雅虎公司的落败、柯达公司的倒闭等也都潜伏着大大小小的灰犀牛式危机。
国际政策研究所所长、《国际金融评论》拉丁美洲办公室主任米歇尔·渥克(MichlWuckr),在年1月的达沃斯全球论坛上,首次提出了“灰犀牛”概念。这一概念在由中信出版集团年2月出版的《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中进一步被阐释,渥克在书中通过大量知名案例讲述了企业、管理者、个人在预测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如何在灾难迫近时做出决策并避开灰犀牛危机。
你的灰犀牛危机是什么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所著的《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一书,将并不明显、逐渐完成累积的低概率高风险事件,定义为黑天鹅风险。而米歇尔·渥克则对应的将高概率、特征明显、破坏力极大的风险事件,称之为灰犀牛风险。渥克认为,黑天鹅理论提醒人们注意那些意料之外的事件,让人们认识到其发生的可能性。但其实,在每一个黑天鹅事件的背后,都潜藏着一个巨大的灰犀牛式危机。
相比黑天鹅的低概率、巨大影响,灰犀牛指的是明显的、高频率的事件,并且在某个程度上,它是可预知的。灰犀牛虽然在动物园很常见,但由于它们很会借助植被隐藏,因此在南非灌木丛中很难被发现。当你看见它们的时候,通常是已经向你冲了过来,让你毫无防备。同时,虽然明知犀牛很危险,人们还是喜欢寻找稀有的犀牛拍照,当犀牛被激怒冲向人类时,大多数人又会当场呆住,不知所措。
当今时代,企业、组织、政府机构和各个行业领域都会面临一些明显的、高概率的危险,而且其中有一些危险会给那些毫无准备的人带来毁灭性打击。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至少一个灰犀牛式危机,有时甚至更多。
作者米歇尔·渥克在书中提到,人们面对“灰犀牛”时有五个阶段的反应:
第一阶段是否认,不愿意去接受;第二阶段是在危险变得明显时,设法否定立即行动的必要性,得过且过,推给未来;第三阶段是开始反应并尝试去回应,但是犹豫不决无法真正行动;第四阶段是陷入恐慌,意识到已经大祸临头;第五阶段是陷入自我崩溃,行为已无力改变。
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灰犀牛事件的发生,不是因为灾难的突如其来或者先兆问题太过微小,而是我们长久的视而不见。这些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不胜枚举,比如明知喝酒伤肝,但依然在肝病爆发前过度饮酒;再例如前几年,互联网冲击传统行业,零售业意识到电商的威胁、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挑战;再说现在,媒体正大肆宣扬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区块链对未来社会的影响,但又有多少人真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