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深入非洲三万里

北京皮炎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

深入非洲三万里-李文斯顿传

第一次的非洲探险(下)

(E)第一次的非洲探险(下)

(E.1)脸厚过犀牛皮的人!

李文斯顿写道:“马可洛洛人没有历史,他们当中最年长的人,只记得到祖父的时代.他们没有文字的记载,没有古代雕刻的流传.他们最夸耀的是打猎.跟他们出去打猎时,看他们身穿浅色战袍,头上绑插着饰毛,代表不同的身分.…人前进时,有的骑牛、有的骑马、有的跑步。”

李文斯顿发现外族人看到马可洛洛族人,转身就逃.原来马可洛洛族战士s人的方式非常c忍,并且好战.李文斯顿过后在讲道时,经常提及每个人的生命在上帝面前都是可贵的.不久,邻近的雷邱拉第比族嘲笑新任的马可洛洛族大酋长塞契雷都年少不懂事,塞契雷都听了怒火中烧.李文斯顿劝他保持和平,塞契雷都听取他的劝告,送对方10头牛,对方还送60头羊,又恢复了和平.“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G神的儿子”(太5:9)。

年11月11日,探险队再次出发了.临行前,他写信给英国的父亲:“愿上帝恩待我,能为这黑暗之地的百姓,做一些事情.”他也写信给岳父:“我若不是为(非洲)内陆找一条出路,就是死在路上”.摆在他面前的,是未知的道路、未知的危险、未知的疾病,只有主爱的激励、勇敢的信心、坚强的毅力,才不会在这些危险困难面前后退.马可洛洛族称勇士为“脸比犀牛皮更厚的人”,他们不因任何的状况而变脸色.由28个“脸比犀牛皮更厚的人”(意即“勇士”)组成的探险队,向东北方迈步前进。

(E.2)横越西非之探险记

探险队首先沿着邱其河北上.本来预计三日的水路,一开始逆流而上就划了七日,到了塞卡何西高地,这里水势湍急,就改走陆路.李文斯顿本想立即前行,可是当地的土著要他讲一篇道才走.李文斯顿写道:“我发高烧,又很累,但是看到这些人渴慕真理,火热的心击退了我身体的软弱,我刚强地讲下去.探险队首先沿着邱其河北上.本来预计三日的水路,一开始逆流而上就划了七日,到了塞卡何西高地,这里水势湍急,就改走陆路.李文斯顿本想立即前行,可是当地的土著要他讲一篇道才走.李文斯顿写道:“我发高烧,又很累,但是看到这些人渴慕真理,火热的心击退了我身体的软弱,我刚强地讲下去.感谢主,给我一副能在野外大声宣讲的喉咙.”年11月30日,探险队抵达“苛尼瀑布”.瀑布边是尼玛塔村.居民跑出来邀请李文斯顿讲一篇道后才走.李文斯顿对这种邀请从不拒绝。

年1月7日,探险队进入巴路巴利族大酋长的村落,四围立刻拥上许多举枪威吓的土著战士,李文斯顿面如坚石地往前直行,直走到大酋长新第面前,向他解释探险队是为和平而来,前往的目的是找到近海的道路.新第禁止他们前行,探险队只好留在那里过夜.半夜,大酋长新第派人来叫醒李文斯顿,把他领到森林的一个空旷处.新第缓缓的出现,低声道:“神灵已经告诉我了.”李文斯顿立刻回答:“那是你自己的意思.”新第说:“你可以向前走,不过今夜你要给我们看会移动的影子.”李文斯顿晓得新第的意思,他跑回营地取出幻灯机。

幻灯机是用蜡烛作光源,将影像投在纸上.幻灯片的内容是圣经的介绍,李文斯顿便放映边讲解,直到凌晨.李文斯顿后来写道:“传福音的人,仿佛是流自上帝园中的水流.哪里有上帝的同在,就往那里流,但是水流无法知道自岸边取水来喝的人有多少.只要有机会,我就撒出福音的种子,像这种深夜被叫去传福音的机会,是无法再来一次的.”1月22日,李文斯顿和探险队再往前行。

(E.3)宁愿为自由而牺牲

3月4日,探险队进入非洲最冷酷与残忍的契波克族人的疆界.李文斯顿先照惯例,在边界等候,并派人送礼物进入村落.酋长首先表示欢迎,隔天却要他留下所有的人、车和牲畜.李文斯顿断然拒绝,当天下午,探险队发现营地的四围已被持着武器的契波克族土著包围.马可洛洛人立刻拿起武器,站在李文斯顿的四周,李文斯顿将他的双管手枪放在膝盖上,静静地坐在地面.李文斯顿写道:“这些容易动刀动枪的人,其实内心懦弱似小鸡.我如果转身而逃,契波克族土著一定扑杀过来,最好的方法是静观其变。”

对方突然叫嚣:“投降吧!你们只有20几个人,也只有5把枪.”且不断持续地怪叫.李文斯顿依然冷静,并说:“叫你们的酋长出来对话.”酋长和几位长老在人群中出现.“我们做了什么事,值得你们这样对付我们?”李文斯顿问道.“你踩到我们的土地时,惊动我们的土地之神.”酋长答道.“我们不是送你们一只牛吗?”李文斯顿没有去辩论土地之神的真伪,他知道偶像是他们贪婪之心的借口.“一只牛不够!我们要你留下几个人来,作我们的奴隶.”酋长说道.“不行,我们是自由的.”李文斯顿回答道.“把枪留下来.”酋长在讨价还价.“不行,不能帮助你们为恶.”李文斯顿正回答的时候,一个契波克土著从李文斯顿后面冲上来,举刀欲砍,李文斯顿迅速转身,拿起双管手枪对准他,土著吓得倒退回去.酋长知道眼前这群人不易对付,结果取了李文斯顿所给的一些珠子和一件衣服后,便知难而退地离去。

李文斯顿后来写道:“契波克土著的行为是可以了解的,他们已经习惯由过境的奴隶队伍中,取一、二个奴隶作过路费.奴隶捕捉不仅不人道,也败坏了土著的道德.我尽量冷静避免流血争执,必要时我们也会争战,我宁愿为自由而亡,也不愿任何随行的土著沦为奴隶.”探险队在契波克族的领域内,不断地有枪矛自森林、草丛、水边射出来,李文斯顿冷静地避开一切攻击.他只要发现身旁的动物突然静止,就会分外谨慎.若是有成群的土著冲杀过来,李文斯顿就拿枪对准他们,显示杀他们是何等容易的事,然后把枪举向天上,大声说:“我敬畏上帝。”

4月7日,探险队到了契波克族的边界昆勾河.5月31日,探险队终于抵达海边的罗安达.马可洛洛土著第一次看到海洋时,惊讶地跌坐在地上,他们以为走到世界的尽头了.罗安达是英国的军港.年,英国议会通过废除奴隶制度时,就派驻军检查过往船只有无运载黑奴.当时有海军将领加布里埃尔(另译“加百列”,率领3艘巡洋舰的官兵驻扎此地。

(E.4)是因着主J的爱

探险队成功由非洲内陆走出的消息,立刻轰动欧洲.加布里埃尔对探险队员的精神非常敬佩,欲给予他们英雄式的款待,而且吃住全都免费.李文斯顿却反对,他认为:“人应该亲手做工,赚取所需,过多的福利,只是败坏土著.”他替土著申请在海军里担任临时工,赚取薪水.土著下班过后,还要上李文斯顿为他们筹办的“夜间部学校”.李文斯顿认为所有自由黑人,皆该受教育,他还为他们设计红蓝色的制服、帽子和羊皮外套。

“李文斯顿先生,你现在所站的地方,是由非洲回到祖国最近的港口.女皇、总理、皇家学会都热切地欢迎你回去,你的家人也在等候你,14年来,你不断的奔驰,也该有休息的时候.”加布里埃尔对李文斯顿说道.李文斯顿回答:“跟随我来的土著也想家,但是我如果回到英国,这些土著就找不到回到非洲内陆的路,我既然带他们出来,就必须带他们回去。”

李文斯顿把他的布道行程、所画的地图、天文观察、河川的走向、土著的生活习俗、罕见生物的描述等,都一一重新校阅过,连同给家人的信件,一并请英国的海军送回.李文斯顿在离开罗安达之前写了一封信给妻子玛丽,信中说道:“啊!何等盼望与你就在此刻相见,你可以再读我在玛波塔撒给你的信,那真是甜蜜的时刻,直到今天,我仍深深地沉浸在结婚之爱的余波荡漾中.也许我无法表达在分别之时所有的感情,孤独之时,我经常喃喃自语,你是我的至爱.见面的日子,你会发现爱的加添,谢谢你照顾我们的孩子,请为我亲亲他们,告诉他们,父亲没有办法立刻回来,是因着耶稣的爱.当我们对主耶稣尽职时,我们一定会有再见面的时候。”

李文斯顿也给“伦敦宣道会”写信道:“我无法依我口袋所拥有的向前去,只有不断地仰望上帝的供应.我相信探险的负担与意念是上帝给的,成为非洲未知之地的拓荒先锋,是上帝的保守.我也相信探知疆界的末了,是上帝国度的开始,福音将更容易进入非洲内陆。”

(E.5)靠着上帝遵守承诺

年9月20日,罗安达军港的所有士兵排成一列,举枪行礼,向重返非洲内陆的李文斯顿与28位马可洛洛族土著,致上最高的敬意.加布里埃尔后来写道:“由他生命的特质、奉献的精神与所传的福音,李文斯顿将成为上帝给非洲最大的祝福.”后来,天文学大师赫歇耳爵士(或译“赫尔爵士”)看了李文斯顿所写的南半球星座记录,称赞这是“极为珍贵与精确的第一手资料.”亨特博物馆(另译“韩特博物馆”)的馆长欧文教授看到李文斯顿的生物观察记录后说:“光是对河马习性的描述,就相当于一篇博士论文.”皇家地理学会更称“李文斯顿所绘的地图,比过去葡萄牙人所绘的精确倍。”

回程的路上,李文斯顿延长在各部落逗留的时间,在接待他的村庄里白天讲道,晚上放福音幻灯片.播发福音幻灯片时,更是大受欢迎,连附近的村落都跑来观赏.探险队东行到了昆勾河,就绕道北上,不进入契波克族的疆界.过了刚果河,又遇上雨季.长时间在雨中行走,导致李文斯顿染上疾病,大部分的探险队员都逐一病倒了.但感谢主赐给他们力量,李文斯顿写道:“我们前往的速度,是依身体最软弱者的脚步.大家一直在生病,后来,好像有生病、没生病都走得差不多快,看来疾病也奈何不了我们。”

年7月13日,探险队在千辛万苦后终于回到非洲内陆的中心点——淋杨地.28个探险队员与李文斯顿都成为马可洛洛族的英雄.连大酋长塞契雷都也热情地欢迎李文斯顿,他说:“我现在终于知道,‘基督徒’就是无论经历多少的困难,仍靠着上帝守承诺,做个有信用的人.”李文斯顿坚持并成功地把这28位马可洛洛族探险队员领回原地,守住他的承诺,为主摆出美好的见证,荣耀主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iua.com/jsjn/75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