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攻略犀牛刀片的故事

扫码进入沈阳生活攻略   年,沈阳市刀片厂与美国吉列公司合资成立沈美日用品有限公司,成为东北地区第一家合资企业。不久,首次接触外商、首次突破企业发展模式、首次接受国外生产方式及管理方式的“沈美”创立了驰名中外的犀牛牌刀片。   在商品经济发展尚处起步阶段的当年,这许多第一次使计划经济色彩浓重的老工业基地在企业发展的领域“最为彻底地改革开放了”。   今天,在沈阳的实际利用外资水平已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集团”之时,我们回顾,他时他地,首与美国合资的那颗对外开放种子如何在沈阳生根发芽?这曾在沈阳引起过怎样的震撼?沈阳如何走过那些岁月?   “强烈的神秘感”,工人刘柏岩25年前初到沈美日用品有限公司时还是个20岁的毛头儿小伙,他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   老板神秘,工资神秘,管理神秘,未来呢?更加神秘得不敢想象。   谨小慎微,害怕被人说是“里通外国”   接触这个合作项目,在思想上毫无准备,工作上缺乏经验。参加洽谈的人员,当时也有各种各样的顾虑。主要是心有余悸,怕将来被人说成是“里通外国”   刘柏岩到沈美的时间是年3月,在沈阳市刀片厂的原址,沈美日用品有限公司正在紧张筹建。此前,沈阳日用金属工业公司所属的沈阳市刀片厂与美国吉列刀片总公司已经就合资经营进行了长达3年的谈判。   沈阳市刀片厂建于年,合营前年产刀片万片左右,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生产的金鹿、飞鹿两种商标的刀片主要内销,曾获全国评比第一名、第二名。在合资之前沈阳刀片厂生产的是金鹿牌刀片   美国吉列刀片总公司建于年,当时已在4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在27个国家开设工厂,其中专门生产刀片的工厂有20个,其生产的“吉列”(老头牌)刀片世界知名,年产刀片60亿片,占世界刀片总产量的三分之二。   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世纪80年代,沈阳市第二轻工业局领导借我国轻工部邀请吉列公司洽谈合作之机,前往轻工部争取合作项目。当时上海刀片厂也在竞争之列,但最终,与吉列的合作机会落到了沈阳。   年6月10日,轻工部发布(80)轻进出字第号文件,请辽宁省二轻局接待美国吉列公司代表团,揭开了沈阳市刀片厂与美国吉列公司洽谈的序幕。   年12月,双方签订《合营合同》及《公司章程》。合营期限为20年,职工人数40人。议定享用吉列公司先进经验,产品质量达到吉列公司同类产品水平。   看似顺利的合营项目,谈判过程却是权衡利弊、小心翼翼的“复杂心理经历”。年12月20日《沈阳日报》一版报样截图    当时一份《关于沈美日用品有限公司合营情况的汇报》原始材料显示,“(合营)可以实现对老企业的技术改造,扩大产品出口,增加外汇收入”,但“接触这个合作项目,在思想上毫无准备,工作上缺乏经验。参加洽谈的人员,当时也有各种各样的顾虑。主要是心有余悸,怕将来被人说成是‘里通外国’。因此,在与美商接触中小心翼翼,谨小慎微,恐怕出漏子……”   “在签约以后,陆续出现了来自各方面的指责,诸如冲击国内市场、重复引进技术、合营期太长等等。”这些争论使本就忐忑的人们心生疑虑。   面对这个疑虑,从国务院各有关部到省、市各级领导对合营企业全部予以大力支持,使这一工作得以大力推行。   破茧成蝶,合资后产品升级20年   合营之后,引进了先进技术,生产的是世界第一流的碳钢涂敷刀片,产品升级换代从五六十年代水平上升为七八十年代水平。   按照合同规定,沈阳市刀片厂原来的余名工人只能留下40人进入合营的沈美公司,其余的多名员工面临“下岗”,这些员工的再就业由沈阳市第二轻工局负责安排。   并非所有工人都愿意继续为新生的沈美效劳。一位老员工回忆,当时不少工人一听说要在外国人当老板的企业里上班,脸都吓得铁青,纷纷托关系,找门路离开。   年,一次大型的技术考试如期举行,择优录用40人,参加那次考试并获通过的何善为回忆,这大概是沈阳最早的“竞争上岗”,性别、年龄、背景都不问,只考量技术水平,这在当时的沈阳工人们中间,“想都不敢想。”   合营的企业尚未启动,人员录用便先开始竞争上岗,这个新生事物,一举一动都透着“新鲜”。随后,按照中方以厂房、工人入股,美方以资金、设备入股的规定,在沈美日用品有限公司筹建阶段,沈阳市刀片厂用于生产原“金鹿”刀片的生产线下线,使用由美国提供的一套生产线,生产的刀片商标定为“犀牛牌”。   年3月,大量由美国吉列公司提供的先进生产设备陆续进入厂区,设备安装需要很多技术工人。因为从事水电焊接专业,刘柏岩从另一家企业被借调到沈美,刘柏岩就此与沈美结缘。   刘柏岩回忆,先后来了几批“借调”的,最终却只留下了他一个。刘柏岩的父母看到儿子每天早出晚归,觉得外国人的工厂“是会累死人的”,因此极不愿意刘柏岩在沈美工作,年轻的刘柏岩却乐得自在,不同于兄姐在国企的铁饭碗,刘柏岩在合资企业里更多的是感受着新鲜与不同。   据老员工回忆,合营之前,沈阳市刀片厂生产的刀片每片出厂售价仅2分多,之前工艺粗糙,属于低档产品,虽有部分出口,但进不了超级市场,是高亏产品,之后,国家投资引进了一些刀片生产设备,沈阳、上海等地也对涂敷技术作了研究实验,但未取得突破。   合营之后,引进了先进技术,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生产的是世界第一流的碳钢涂敷刀片,实现了老企业改造,使产品升级换代从五六十年代水平上升为七八十年代水平。刀片价格也随之上涨,到年为0.13元/片。   当年,“犀牛牌”刀片、刀架就这样走出沈阳,成为知名品牌,实现了技术升级。   按劳分配,工资是同龄同级工人三倍   刘柏岩说,他年在原企业的工资是每月18.6元,与他年龄相等、等级差不多的工人都这样,但当他于年在沈美工作时,工资达到六七十元。   除技术升级以外,合营的沈美在广告战略、销售和管理等方面,也在当年的沈阳乃至全国掀起波澜。   “广告只打了3年”,沈美的老工人回忆,按他的理解,沈美在打造品牌方面有着庞大的计划,每年广告费用支出多少,达到什么样的市场效果,计划翔实周密,在依靠广告打响品牌工作上,3年就决定成败了,之后,以过硬的质量持续品牌就可以了。   这在曾经的国企同样是“想都不会想”,“犀牛牌刀片”的广告攻略第一次使人们意识到,企业形象塑造,品牌化战略,能够使产品实现成倍升值。   在产品销售方面,沈美也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品流通方式,实行以销定产,在义乌、河北等几家大型小商品批发市场实施订单制。另外,为了保障产品不被仿制,维护品牌,沈美首开代理制,即一地指定数量有限的代理商。这在当时也是极为新鲜。   作为沈美员工,更多的感受来源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当时外国人还不常见,可我们公司的总经理、财务主管、工厂经理等都是外国人。”刘柏岩说,当时的沈阳还没有叫“公司”的,都是“厂”,领导都叫“厂长”,改口叫“总经理”费了好大一番周折,“不习惯”。   刘柏岩父母最初“会累死人”的疑虑不久后消失,因为有“经济刺激”,当时他们赚到了“3倍于其他国企工人的工资”。刘柏岩说,他年在原企业的工资是每月18.6元,与他年龄相等、等级差不多的工人都这样,但当他于年在沈美工作时,工资达到六七十元。   在当时,20岁的刘柏岩有这个收入“是惊人的”,这引起亲友的羡慕,但刘柏岩认为,“这是按劳分配”,因为,在以前,一个车床4个工人看,大家赚得一样多。在沈美,一个工人要看3个车床。大家积极性都很高,而且,只要加班,一定会有加班费。   对比年轻的刘柏岩,当时岁数稍大的工人却面对着高额工资不敢拿。“当时有传闻说,美方提出给工人元月薪,中方不敢接受,因为,元月薪比当时大多数工厂的厂领导工资都多出几倍,谁敢要?”   中方工人的工资具体如何商定已随岁月的流逝尘封,除了收入,刘柏岩感受到的人性化管理,比如员工生日有礼物,逢年节必有补助,年底发红包,带薪休假,老板找员工谈话会冲一杯咖啡,亲自交到员工手上……   30年发展,沈阳锁定开放型经济   年以来,沈阳市实际利用外资额创历史新高,并于年首次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集团”   年底,吉列撤出沈阳,同时带走了犀牛品牌。沈美在22年后,退出历史舞台。现在,其旧址成立了新企业,原沈美的老职工刘柏岩等人还留守在此,沈美虽然不复存在,但首家合营的经历却留下宝贵的财富,对之后沈阳包括发展合资、引进外资在内的对外贸易工作留下了宝贵经验。   年的《关于沈美日用品有限公司合营情况的汇报》表明,“合营后的工作,比起合营前的洽谈更为艰巨,因为通过谈判得来的书面协议、文字条款,都要经过合营后的具体工作才能付诸实施变为现实,在实施过程中,既会遇到在谈判中缺少经验而考虑不周所带来的问题,又会遇到具体的实际问题。”   当年的对外开放实践为今后展开的对外贸易工作奠定了基础。   记者从沈阳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了解到,年,自沈美在沈阳获得发展之后,日本于同年在沈阳设立了合资企业;年,香港在沈阳设立第一家港资企业;年,新加坡在沈阳设立第一家新资企业,澳大利亚在沈设立第一家澳资企业;年,韩国在沈阳设立第一家韩资企业,意大利在沈阳设立第一家合资企业……   在沈阳,已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视为实现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途径。始终将坚持对外开放作为第一战略,而以利用外资为重点的外经贸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年以来,沈阳市实际利用外资额创历史新高,并于年首次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集团”;同时,在长期的招商引资工作中总结经验,充分借助“世园会”、世界生产力大会为代表的各种大型活动,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对外开放氛围日益浓厚。   如今刘柏岩坐在沈美闲置的厂房里,他不大明白种子的意义,但他还清晰记得沈美曾经给沈阳带来的冲击。时光在继续,有过彷徨,有过犹豫,但发展洪流势不可挡。有人先行,有人跟进,历史的辛酸与开拓正被城市发展的每个细节一一概括。(文字/经淼)

犀牛牌刀/金宏山

三十多年前,生活中小家电产品是非常匮乏的。那时候电动剃须刀在家庭中是极少出现的,成年男子使用最多的是一柄刀架,配上定期更换的长方形刀片。在当时互联网的力量完全没有显现,但电视广告已经非常普及。每天观看电视节目时看上几则广告,也是充满乐趣的事。有一次,一则“犀牛牌刀片"的广告成为了我们讨论的话题。广告画面中一位帅气的年轻男士剃须后神清气爽,画外音则说道,“犀牛牌刀片令你仪容出众,焕发自信……”。爸爸看后就说,这个“仪容”和另一个“遗容”谐音,实在不好听。说心里话,那时候上小学的我甚至都不知道有“仪容”这个词,但我和姐姐确实觉得爸爸说的有道理。谁知爸爸还真是个行动派,居然拿出纸和笔,给犀牛牌刀片厂写了一封信。大概意思是说,广告词中的这个“仪容”和“遗容”谐音,不仅对厂家推广产品不利,更让已经使用犀牛牌刀片的用户听起来心里会不舒服。如果可以,最好还是换一个词,比如“容貌出众”……这件事过了不久,竟然有了下文。一天,爸爸下班回来后,说收到了犀牛牌刀片厂副厂长的回信。信里说非常感谢爸爸的合理化建议,厂家已经和电视台沟通,从下个月开始广告词将进行更改;同时,还寄来两盒新款犀牛牌刀片作为礼物。另外,厂长还热情地邀请爸爸去厂里参观访问。我问爸爸是否会应邀去参观,爸爸的回答让全家啼笑皆非。爸爸说,“厂长看我的名字叫金英,一定以为我是个女的。我要真去了,人家看着是个老头子,肯定会失望的……”几天后,当全家端坐在电视前观看犀牛牌刀片的广告时,我们发现广告词确实已经更改成“犀牛牌刀片,令你容貌出众”,这时全家报以热烈的掌声。接下来的一年里,爸爸也都乐呵呵地用着犀牛牌刀片刮着胡子。小“犀牛牌刀片”的故事诠释了父亲正直磊落的性格,也更让我体会到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只有更多的人愿意积极地提出和接纳一个又一个“合理化建议”,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才会加强。“犀牛刀片,锋利无比,来人都看,犀牛刀片……”相信这标志性的叫卖声,大多数沈阳人,在过去的大大小小的早市上,都曾听到过,也都曾见过那些卖刀片的老人们,相信这个声音将会一直留存在很多人的记忆中……扫码加入沈阳周边游门票秒杀群1.全网最低景区特价票2.沈阳周边游最全攻略3.景区免费门票限时送让我们一起旅行交友,吐槽景区吧!

来源:沈阳生活攻略、盛京摆渡

编辑:沈阳生活攻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iua.com/jsjn/72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