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这个衣冠禽兽,我们都误会你了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让每一个华夏子孙都引以为傲。从仓颉造字算起,汉字已经多岁了。汉字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相同的文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意义。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被误解多年的“衣冠禽兽”。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骂一个人是衣冠禽兽,说明这个人虚有外表却道德败坏,行为如同禽兽一般。但是,衣冠禽兽最初的原意并不是这样,那它是什么呢?

“衣冠禽兽”的原意

“衣冠禽兽”一词起源于明代,是指明代官员的官服。明朝规定,所有文官的官服上必须绣上禽,所有武官的官服上必须画上兽,寓意是文官像飞禽一样有文采,武将像走兽一样凶猛迅捷。这在明代的《大学衍义补遗》中有记载:“文武一品至九品,皆有应服花样,文官用飞鸟,像其文采也,武官用走兽,像其猛鸷也。”

不仅如此,每个级别所绣的飞禽走兽也不一样,有明确的规定: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乡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

所以,衣冠禽兽指的是那些威风凛凛的朝廷官员,是一个令人羡慕的体面词。

“衣冠禽兽”生出贬义

到明代中晚期的时候,朝廷上宦官当道,官场腐败不堪。在明代前期那种“文官死谏、武将死战”的风气再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官员欺压百姓,百姓怨声载道。这时候百姓还用衣冠禽兽来指穿着官服的人,但是含义已经变成了为非作歹、道德败坏的官员。从此,衣冠禽兽的贬义广泛流传开来,直至今天。

结语

时代在进步,我们也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衣冠禽兽”贬义的一面广为人知,但是它褒义的一面我们不该忘记。当代一位名人说过,中华文化到今天依旧灿烂不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汉字不灭。中华文化灿烂且源远,发掘传承她的底蕴,应该有“寻根”的习惯。做一个寻根人,不仅是传承文化上,在生活中,透过社会现象去寻找背后的那个“理”,也是极有益处的习惯。

我们既与时俱进知今朝,也刨根问底寻根源,你觉得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iua.com/jsjn/106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