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大家好!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属于南非的美,南非的周末Outing,跟着我一起探索非洲寻兽野游露营趣。
Letsgo!
这个周末我们去的地方是Marakele国家公园,距离我们住的约翰尼斯堡约3.5小时开车的车程。
ps.这边给各位家长支个招哈
让神兽在车程中维持岁月静好的秘诀是:
中午出发,早上神兽先去学校,追赶跑跳碰一个上午后,进到车子秒睡,醒来已经过了一大半路程,完美。
南非的国家公园基本上就是野生动物保护区,管理处会尽力维持原生态的模样,也就是不做多于开发,不干预动物自然生态体系,尽最大努力维持原始天然的样子。
所以说,野生动物园里的路一般都是这样子滴
先来看看我们这次住帐蓬小屋,满满非洲风的住宿。
上图这样的帐蓬小屋每间住2-3人,比较大的是卧室
用阳台紧连着小的那间是餐厅跟厨房,把吃的地方跟睡觉的地方直接隔开,相当实用又贴心。
卧房的那个帐蓬里,有卫浴设备干湿分离,是老母亲我的大爱,既能感受露营住帐蓬的原始野趣,还能同时保有酒店的文明便利,根本就是鱼与熊掌兼得。
再让我用一些篇幅给大家看看这个帐蓬小屋有多舒服,首先,房间舒适度没一点毛病。
再来看看无敌的户外阳台景致,黄昏时刻躺在木躺椅上,往右看
往左看
等太阳快下山时,整个景致美如画
第一天到的时后也就接近黄昏,所以大家东西收一收,阳台躺一会儿,就准备晚上的烤肉了。
国外尤其野外,很多这样的住宿,本身带有厨房,让客人自己弄三餐。
对南非人来说,到野外玩,烤肉就是一个must,跟国人早餐喜欢油条加豆浆一样的普遍。
对我家来说,出门在外,餐点可以不带(路上再买),可是餐桌布跟烛台,那也是个must。
不过今天的重点不在烤肉,就用跟手一样粗的牛肋排照片带过哈。
ps.这个牛肋排烤到骨肉分离,油吱吱作响的时候,那真叫一个香啊!
好了,回到我们的非洲野游主题,因为隔天一早要去看动物,得起得比鸡早,五点半人家就会来接我们去寻兽,所以非洲的晚上几乎都是吃饱了,就早早洗洗睡了。
只是,再早睡,也记得要抬头看看非洲的天空,无污染、无光害的天象,是我看过最美最美的星空。
下面这张照片是,手机拍的!真实有多美,大家可以尽情想像一下。
刚说到,一天有两个时段是最佳的寻兽时机,第一个是早上天亮前,到天亮后的2个小时,另一个是日落前的3小时到日落。
这是因为天刚亮时,动物睡醒,要开始准备一天的活动,也要去喝水;同样的,快天黑时,动物也要移动,准备回家休息;因此这两个时段,基本是能看到最多动物的最佳寻兽时机。
周六的时候我发过一篇长图,里面有介绍寻兽Safari一般是坐这样的车子
(没看到长图的戳这里,这个週末我们在Marakele国家公园寻兽野遊露营,里面有很多寻兽旅游的美照)
这次我们的寻兽之旅,一样要靠它带我们去找动物。
Marakele国家公园以为数众多的犀牛著名,这些年来太多的滥捕,犀牛因为身上长了个被硬认为有无可取代疗效的犀牛角这个原罪,在非洲数量迅速下降。
非洲已经有很多地方是完全找不到犀牛了。
还好Marakele强而有力的管理群,赫阻了盗猎者,为这些犀牛提供了一个很安全的环境生存。
这个周末,我们也幸运地看到了不少犀牛,远的,近的都有
犀牛分白犀牛跟黑犀牛,我们这次看到的都是白犀牛。
但是,白犀牛跟黑犀牛并不是真的一个是白的、一个是黑的;而是白犀牛的嘴是宽扁的,黑犀牛的嘴是比较尖的。
会有这样的误会是因为,南非早期最多的是荷兰人后裔,而荷兰话里面宽的跟白的基本发音几乎一样,所以才会把本来要形容宽嘴的犀牛,翻译变成白犀牛了。
这边特别提白犀牛跟黑犀牛,是因为接着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这次从动物生态解说员听来很感人的故事。
先背景说明一下,白犀牛因为嘴宽扁的关系,所以基本喜欢的活动范围是草原区,他的主食是草;
相对的,黑犀牛因为嘴比较尖,所以一般活动范围喜好是灌木丛区,主食是灌木丛的小叶子。
而当白犀牛妈妈带着白犀牛宝宝并感到四周有危险的时候,白犀牛妈妈会让孩子跑在自己的前面,自己在后面看着孩子、保护孩子。
可是当黑犀牛妈妈跟孩子一起遇到危险的时候,黑犀牛妈妈会先跑,让孩子跟在自己的后面跑。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心理不太好受,可是更不好受的其实是事实是因为:
黑犀牛生活在灌木丛里,妈妈跑前面是为了用身体来帮孩子开路,这是黑犀牛妈妈保护孩子的方式。
超泪奔...当妈妈后,泪点真的很低。
这边安一个视频,让大家感受一下寻兽野游,人跟动物大概的距离
这次的寻兽野游,除了一般常见的各式各样的小鹿、羚羊、斑马...以外,
大型的兽基本就看到犀牛,毕竟这是一个超大型而且原生态的国家公园,每次能看到哪些动物就真的是看运气好不好了。
还好,我们下周又要去另一个动物保护区寻兽啦,所以下周,再带大家看看不同的动物保护区的样子。
ps.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