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是阿里,红娘是华兴,但这两家企业走到

摄影:史小兵

58速运与GOGOVAN合并后,是否会成为同城货运市场最大的变量?

/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焦丽莎编辑|马吉英

年西方情人节,一桩被命名“ProjectValentine”的合并案正在发生。

一场越洋电话会进行中,在线的包括58到家创始人兼CEO陈小华、GOGOVAN(中文名是快狗速运)创始人兼CEOStevenLam(林凯源)和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并购业务组主管蔡伟定。会议持续时间不长,但是三方基本笃定,这个合并的生意可以继续谈。

半年后“七夕”当天,一则重磅消息砸向市场。58速运与GOGOVAN宣布合并,合并后国内业务叫“58速运”,香港及海外业务叫GOGOVAN。58到家持有新公司大部分股份,陈小华担任新公司董事长,林凯源担任新公司CEO。而且,新公司已经启动新一轮融资,目前估值超过10亿美金。

短短三年时间,国内的同城货运市场经历了从蓝海到红海的蜕变。仅年一年,就有超过家货运O2O企业拿到融资,其中包括58速运、货拉拉、速派得、蓝犀牛、云鸟配送等等。走过烧钱补贴的血拼,58到家旗下的58速运和香港起家的GOGOVAN是这场同城货运大战中的幸存者。

同城货运,顾名思义就是用互联网将车与货匹配起来的平台,与传统“四通一达”等干线物流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即时响应、运力灵活。其背后是中国每年十几万亿的运输费用和万名货车司机的巨大市场。

前有滴滴出行在“运人”市场的成功,更是给这场“运货”的战争增添了几分想象力,甚至有业内人士预测,互联网+货运市场有望诞生一家百亿美金估值的公司。而合并后的58速运也将成为这个领域在亚洲地区唯一一个全业务、全地域的公司。

在陈小华看来,未来的同城货运将是一个万亿市场,今年将达到几十亿规模。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年6月,移动互联网货运的细分行业中,干线物流行业MAU(月活跃用户数)达万,同比增长%;同城物流行业MAU达万,同比增长%。

“同城货运就是物流里的毛细血管,单价不一定很高,但是它一定是个高频次的需求。干线物流的增长值高,一车、一船、一飞机可能就是几万、几百万、上千万的利润,但是频次很低。”戈壁创投管理合伙人朱璘认为,同城货运和干线物流的市场都很大。

站在Y字路口

去年12月,58到家的管理层在崇礼滑雪场开了一个战略会议,决定“让58速运独立”。

为什么要独立?陈小华认为,这是公司战略聚焦的必然选择。除了58速运,58到家旗下的家政、保姆、维修等业务都是围绕“家”为圆心的业务,而搬家在整个速运市场占比不到10%。很显然,速运脱离了战略方向。有人会问,58到家不是做O2O的吗?怎么又搞物流了,是要放弃O2O业务吗?

速运作为58到家的一个业务存在,发展中也有许多掣肘之处。比如,速运需要下沉到中国个城市,但到家不可能为了速运一个业务就在个城市开立分公司。

甚至还有投资人找过来,“我想投资58速运怎么办?”陈小华回答,“除非你给我找一个好的公司跟我合并,或者推荐一个好的CEO。万事俱备,只欠这个。”事实上,早在年年初,陈小华就有拆分速运业务的想法,但是当时时机并不成熟,“一是市场份额必须做到绝对领先,二是必须有盈利的曙光。”

陈小华坚信,这是58到家站在Y字路口必须要做的选择。“58到家有很多业务要继续往前走,在这个Y字路口,需要让58速运有一个更好的管理团队和更灵活的治理结构,去打开更大的物流市场。”

就在这时(去年年底),香港起家的GOGOVAN进入陈小华的视野。GOGOVAN在年成立,是亚洲首个手机应用式货运物流平台,连接个人、商户与货车司机,业务已经从香港发展到新加坡、韩国、印度、中国内地等14个国家和城市。

去年圣诞节前,在华兴资本的安排下,双方第一次在北京见面,“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只是探讨下有没有合作的空间。华兴之前是GOGOVAN的FA,也做过58赶集的合并案,所以撮合两边见一下。”蔡伟定说。

从GOGOVAN的角度,林凯源也有自己的打算。蔡伟定既是公司的FA,又是他的老朋友。蔡伟定回忆,“林在做决定之前也有几点考虑。目前GOGOVAN在几个国家发展都不错,管理层占股最高,不用太担心大股东的问题。但是如果合并,就要考虑付出哪些代价,是否有额外的风险,什么样的人能够做这个交易。”

凭借华兴和58集团多年的交情,蔡伟定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第一次到香港见GOGOVAN的团队后,陈小华打电话给CFO前往香港,很快敲定两家合并的框架。

一拍即合,是专访中陈小华提及最多的词,“为什么没有选择其他公司?一是比我们小太多又是直接的竞争对手,合并后需要最少半年时间整合;二是同质化太严重,打得不可开交之后的合并,创始团队都是被动的。”

做事讲究、追求极致,是陈小华对GOGOVAN团队的最初印象。据蔡伟定介绍,GOGOVAN给司机的培训材料是一本书,做得非常精美,详细说明了如何做好司机、如何服务客户;公司办公室的家具都是林凯源的父亲亲手做的,还有一部分旧货市场回收。创始团队把公司的每一分钱都算得很清楚。

更关键的是,GOGOVAN的国际化程度、数据分析能力、产品设计等都很细腻而且接地气,这让陈小华眼前一亮。通过两天的观察,陈小华看中了这个和自己有着相同气质的团队。

之后的谈判中,两位CEO是幕后的一手策划方。“这基本上是一个自由恋爱的案子,不是之前一方吃掉另一方的谈判。整个谈判过程没有出现极端的现象,也没有创始人谈得不高兴要中途离场。”蔡伟定回忆说。

到了今年4月份,重要条款的签订已经基本完成。“剩下的时间就是大家精细筹划合并后的管理架构,两位创始人的角色,以及各自股东的沟通工作,都需要比较长的流程要走。”蔡伟定说,整个交易的谈判主要有两大焦点,估值和管理结构。

“这个案子中,这两点都比较容易谈,因为很早就达成了共识。”蔡伟定并未透露各家股东的持股比例,但他强调,“大股东有三个,58同城通过58到家持股,阿里巴巴以及GOGOVAN的管理团队。”

当然谈判中也曾有过争执,蔡伟定说,“比如经济利益,谈到换股的时候,58速运的体量稍大一点这个不难接受,但是究竟大多少这是一个问题。另外,新公司的CEO有更大的管理权,董事会和管理层中间的权力如何平衡,这些都需要时间来谈。”

阿里巴巴,是这场交易中特殊的“关键先生”。

今年8月份,香港特首去了阿里巴巴,马云给他们介绍了GOGOVAN,阿里巴巴的基金投了10家香港的公司,最成功的就是GOGOVAN。

“一边,阿里巴巴是58到家的股东;另一边,阿里巴巴也通过香港的基金投资了GOGOVAN。所以谈判会更顺利一些。”蔡伟定介绍,阿里巴巴是58到家的股东,腾讯是58同城的股东,涉及到两家利益的部分需要一些谈判,但双方都不会介入太多。正如陈小华所说,“我们是自由恋爱,跟家长没太大关系。”

合并后,阿里会成为58速运的直接股东,中间会有一些换股的动作,这都是技术层面的操作。蔡伟定说,整个交易中,阿里会对自己的权益提出一些意见,以及对合同本身的看法,但总体上还是创始人主动,背后的股东都是乐见其成支持的角色。

“最终签的deal基本上和他们第一次见面谈的没太大差异,”蔡伟定说,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林凯源会在北京工作,香港和其他国家的业务交给其他管理团队来做,“整合应该会比其他案子顺利得多,至少没有看到明显的裁人的可能。只是一个新的老板,双方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

落幕的战场

年下半年,同城货运市场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58到家完成A轮融资后,陈小华当即表示,未来两年要烧掉8亿美元。一时间,货拉拉、一号货车、速派得、蓝犀牛等纷纷投身这场战役。

在陈小华看来,这是一场清场战役。“年和年太疯狂了,几乎每家公司拿到钱之后都会采用滴滴打法,大规模的烧钱补贴。”陈小华坚持,不主动挑起补贴战,但是对手打补贴马上会还击。

年9、10月,短短两个月时间,58速运烧掉了万美金。

最惨烈的战事爆发在上海。年8月,蓝犀牛在完成万美元由百度领投的B轮融资后,曾推出首次用车用户40元跑全城活动,神盾快运仅比其少一块钱——39元跑全城。同城货运的客单价在~元,如果按元计算,货主只需付39元或40元,剩下的多元都需要平台补贴。

战事愈演愈烈,补贴金额从40元涨到50元,陈小华索性搞了个“满堂红”,也就是周末免单。“当时的补贴没有任何理性,对手在烧了三个月后退场了。”

陈小华回忆,“我当时心里就在想,究竟是我砸钱快还是你谈融资快。按道理,在谈融资的时候现金是会控制一下的,这就是初次上战场的新兵和老兵的区别,就在于关键节点的决心上。我不容许别人拿钱烧死我,如果不尽快清场,接下来就可能是1亿美金规模的战争,我要避免当年58和赶集焦灼的局面再次发生。”58速运,是从几十家公司竞争中存活下来的。

陈小华说,初次上战场的新兵和老兵的区别,就在于关键节点的决心上。摄影:史小兵

年7月,一号货车拿到数亿美元B轮融资后,再无融资消息。而且早在去年,一号货车就开始裁撤站点,员工大规模离职。据创始人介绍,如果开通十个城市,每月光补贴就需要耗费0万元,这样的补贴成本让他难以支撑。无奈,也只得退出战局。

烧钱、圈地、洗牌,这是几乎所有互联网创业的必经之路,货运战场也不例外。但是,这让年年初进入中国市场的GOGOVAN有些不适应。

年进入中国市场后,GOGOVAN与补贴战正面碰撞。“我们没有补贴,一分钱都没有。我和地推人员说,别人花钱你不花,你能拿到订单算你牛X。”林凯源说,补贴部分的钱给地推人员发奖金,所以一开始订单涨得很快。但到了“免单”时代,他撑不住了,决心转型。

年年底,GOGOVAN彻底转型为一家ToB的公司。在香港和东南亚等国家,GOGOVAN的业务主要是面向C端或者小B,因为买车是非常贵的,国内一辆货式面包车几万块,在香港要三四十万。所以,很多中小企业和个人都没有自己的车,运货都是找司机来做。

GOGOVAN是林凯源的第三家公司。他说,当年家里穷无法支撑其在美国读书的学费,他靠打工送外卖赚学费、生活费,但依然入不敷出。他开始在eBay卖二手物品。凭借卖iPhone赚得了第一桶金,大概几十万美金。年毕业后回到香港,林凯源又做了一家公司,在外卖盒子上打印广告,免费送给餐馆用。公司越做越大,运货就成了问题。至此,林凯源想到做一个平台用来找货车司机,时间是年7月份。

“当时的香港货运市场,还要通过电话联系货车司机,每次要花费两三个小时。”儿时的林凯源经常看从事装修工作的父亲早上六点就开始找车,非常麻烦。

最初的冷启动并不容易,林凯源很庆幸,当年做饭盒的经历让他认识了一些司机,“香港没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iua.com/jsjj/91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