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治疗儿童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57304.html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和朋友聚会聊天时,说到了健身的话题,随后翻阅该资讯类APP时,发现被推送了不少相关内容;
或者刚说了想吃什么,手机里就蹦出了相关推荐;
又或刚说了要买什么,相关APP就出现了相关广告;
……
有这样体验的人,心中一定会冒起一个“细思恐极”的念头:我被软件窃听了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近日,有不少网友反映APP在“偷听”说话,进而实行相关推荐;有记者耗时3个多月,亲测“饿了么”“美团外卖”后发现,谈话提及某种食物后,出现相关推荐的概率超过70%。无独有偶,早前不少APP均遭遇相似投诉,而放眼国外,Facebook与Instagram也陷入“窃听”用户的质疑中。可以说,“APP偷听门”已经引发全球用户关于个人隐私保护的深深忧虑。
不过,尽管“偷听门”的推测很多,但大都还未证实,业内专家也观点不一。有的说技术上完全可以实现;有的解释说,利用麦克风权限“偷听”用户会产生倍增的数据,处理很贵,得不偿失;有的分析说是巧合,可能是APP利用其他渠道获取的大数据测算所得;有的甚至将“偷听门”的爆发解释为“孕妇效应”,即当人怀孕了就更容易发现孕妇,也就是说伴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