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画天地孤影任我行十大经典公路片推荐

沉寂十年的朴树,为韩寒首导公路片《后会无期》开唱,此曲MV只有一辆车和走不完的路。是否像这个MV一样,公路片就只是指一辆车一条路的事情呢,或者是褶皱的衣服、枯黄的头发、磨破滴血的脚和太阳灼烧的嘴唇,其实都不尽然。

公路电影起源于美国,按照美国的电影类型细分法,称为“roadmovie”。从宽泛的概念来看,公路电影即以公路作为基本空间背景,通常以主人公自我找寻过程中的遭遇为线索来建构故事。它的发展贯串整个电影史,几乎就是社会人文和工业发展的缩影。对于公路电影具体发端于何时并无准确的界限,但现在电影界大都认为丹尼斯?霍珀的《逍遥骑士》是这种类型的源头。

公路片不仅仅有破车、破衣服、破脾气,还有沿途风景、风景里的人,但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人类心灵上永恒的迁移感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从这个意义来说,公路电影更多地是反映人的内心情感和社会状貌。它从早期在旅行过程中对沿途事物的研究转化为后来对人物内心领域的探索,不同的导演在选用公路电影作为载体时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表达出不同的自我本身的思考。所以说,无论是怎样的一段旅途,我们都期望能够达到内心深处的彼岸。

今天,“影音新生活”小编整理了十部经典公路片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在路上寻找、感悟吧:

▌呼啸而来,戛然而止:《逍遥骑士》

在年的美国,一部电影的诞生永远改变了美国人看待自己国家的方式。由丹尼斯?霍普执导,他和彼得?方达主演的《逍遥骑士》在美国疯狂卖座,并由此产生了一种叫做公路片的“准类型电影”。两部机车,两个男人,一个狂欢的目的。用不到40万美元的投资神奇般地获得了万美元的票房,得到奥斯卡7项提名,也是公路电影史上绝对经典的成就。

当然,恐怕不会再有另外一个国家能孕育出这种贴着美国标签的公路片了。这是独属于垮掉的一代的记忆,嬉皮士的人权乌托邦,反叛者的自由宣言。关乎毒品,关乎性,关乎梦想。看似颓废和堕落的生活,却充斥着对虚无和存在的真诚思考,对自由最现实的追求,对生命最深切的质问。然而,他们终于发现这条路永远都没有尽头,所以,谢幕,离场。退出这个糊涂不仁的世界,丢下这个难解的谜题,鞭打着这些虚伪而惧怕自由的人们。“因为你代表着他们惧怕的东西——自由”这句话成为影片的经典台词,也是整部电影核心思想。

请欣赏《逍遥骑士》片段:

▌温柔的雨,暖暖的情:《雨人》

49年的别克老爷车、笔直的公路、灰尘、落日、美国乡村、两个男人。一部充满公路元素的电影,但又区别于一般的公路电影。它以极其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一个追寻亲情的救赎之旅。影片名为《雨人》,其实与雨并无关系,而是指一种“自我封闭症”患者。

作为另类公路片,别克路霸在影片中作为一个非常有趣的意象,它代表了父亲对于查理深沉的爱。由于哥哥的自闭症,父亲希望自己正常的儿子能够拥有更强的生活能力,不料却引起了二人的误会,致使男主角查理漠视亲情、追逐利益。而在与哥哥的旅行中,亲情打破了原有的疏离,真切的手足之情取代了查理原先只求一己利益的私心,在此过程中,查理也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父子情作为影片的暗线隐藏在兄弟情之中,父亲这个角色虽从未出场却同样感人肺腑。汤姆克鲁斯的逼人帅气与达斯汀?霍夫曼的出色演技交相辉映,让这部电影在当年奥斯卡颁奖礼上近乎以横扫之势囊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改编剧本四个最重要大奖。

请欣赏《雨人》原声电影及片段:

▌人行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雾中风景》

影片用大量的长镜头与固定机位,平缓沉着地讲述着两个小主人公去德国寻找所谓的父亲的旅行。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TheoAngelopoulos),是希腊诗人和泰斗级导演,被称为“希腊电影之父”,以“沉默/旅程三部曲”——《塞瑟岛之旅》、《养蜂人》和《雾中风景》最为著名。这三部影片都在追问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哪里才是最后的栖息之地。

《雾中风景》通篇采用象征的诗意表现手法,充满谜样的深层解读效果,结局更是可以有多种诠释。影片有一种梦幻色彩,色调阴暗,把背叛、孤寂和失望等情绪宣泄得淋漓尽致,而希腊社会的政治、人心、历史也在这浓雾的悲惨旅程中一一展现,所以本片是一部颇具艺术深度的、以寻根为主题的、追寻历史、探究人文精神的佳作。整部影片统一在一片清澈的蓝色之中,镜头的运动常常带着诗的韵律,就像给观众展开一幅“散点透视”的中国山水长卷。仪式般的场景,以及一些诗歌朗诵试的台词,令观者恍如在观看一幕深沉凝重的希腊古典戏剧。不断出现的空旷的马路,无人的车站,急驰的列车,让观众能与漂泊的姐弟俩一起体味在途中的悲凉与寂寥。

▌公路逃亡指南:《午夜狂奔》

一个赏金猎人,一个柔弱会计,性格互补的二人在押解途中的种种冒险趣事。飞机、火车、汽车、轿车,手枪、鸟枪、愚蠢的FBI以及秀逗的匪徒等,逃亡喜剧之经典。剧本做的很好,有着出色的转折和完美的平衡感,公路+警匪+动作的结合体,标准的80年代喜剧范儿,难怪曾被推崇为“影史上最有趣的公路电影”。当然,德?尼罗无限飚Fuck也是一大奇迹。

本片没有什么十分激烈的打斗和惊天动地的火爆场面,但情节安排却如层层剥笋,扣人心弦。人物在无比紧张的气氛中,对白却轻松幽默,如此形成鲜明反差,恰到好处地使影片显得张驰有度。这段从纽约到洛杉矶的行程,旅伴组合是一个强悍的警探,和一个傻乎乎的盗用公款的会计,两人的手还拷在一起,本来警探以为高枕无忧的旅途,因半路杀出的黑帮分子,与联邦调查局一系列“程咬金”们,从而变成了亡命之旅。一个为了活命,一个为了洗手不干之前再捞上一笔巨额奖金,两人沿途被迫改乘各种交通工具,跳上火车,转搭飞机,最后乘上巴士了还被追击得翻天覆地。没有故弄玄虚的大场面,没有繁复复杂的特效场面和故作夸张的血腥镜头,全剧从头到尾不做作不浮夸不扮酷,但依然能让随着剧情哭和笑。

▌最好的旅途就是不归路:《末路狂花》

本片是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Scott)的经典佳作,是典型的公路片和女权主义影片,获三项奥斯卡提名。这段旅途所描述的,无疑的是两个女人对抗整个父权社会的过程,沿途所发生的事物或遇到的人,对她们来说大多是危险的,充满敌意的。而年的福特雷鸟、不停穿梭的路边风景、主人公的笑笑闹闹,却也是典型的公路片元素。

虽然有着典型公路片元素,但不同的是,主角换成了两个女人。就是这两个女人,成就了影史上最成功的公路片之一。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塞尔玛、一个有些男子气概的餐厅女侍露易斯,这样的角色设定使我们不禁怀疑这两个人是不是成为万千女性的缩影,如果是这样,这部公路片则是一部完完全全的女权主义电影。由遭强暴到受骗,怒气由露易丝传递到了塞尔玛身上,两个女人在男权社会的一再欺压下选择奋起反抗并最终走向末路。片尾两个一直过着平凡生活的女人在无数辆警车的追逐下飞奔,狼烟四起,最终携手冲下悬崖获得自由的场景也成为了公路片历史上最经典的画面之一。

▌致我们终将腐朽的青春:《猜火车》

《猜火车》是年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DannyBoyle)的一部改篇自欧文?威尔士(IrvineWelsh)同名小说的黑色剧情电影,讲述一群爱丁堡的海洛因瘾君子的生活。它是英国一部倍受争意的片子——有人说它“引人吸毒”。在零观点的记录方式下,一个阴暗的公寓,你可以清楚的看到毒品是怎样溶解,加热,吸嗜。

“猜火车”是苏格兰的一种古老的游戏,年轻人或老年人没事在火车经过的地方即兴猜测下一班火车经过的时间及目的地,以打发时间或彼此较量。电影取名为猜火车,是暗喻词,指空虚孤独迷茫的生活状态,与火车没有关系。继六七十年代的“愤怒青年”之后,世纪末的英国、欧洲乃至全世界再次出现了年轻一代的精神塌陷,《猜火车》即为表现这种题材的代表影片,它被视为“年最令青少年感动,甚至让放浪形骸、孤苦无依的那一部分痛哭流涕的一部电影”,较之他们的前辈,当今的迷途青年们更为颓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更为理性。他们天良未泯,但却自甘堕落。在《猜火车》中,吸食毒品作为一种无可选择的选择成为了片中人物的生活方式,使之沉迷又痛苦。马克的伙伴在空寂无声的铁道边大喊着:“苏格兰,苏格兰,这是全世界最丑陋的地方。”其他人则对他大肆嘲笑——这就是后现代的“愤怒青年”们,他们在梦魇般的生活中自我放逐,不再树立任何意义上的精神之父。影片明显地运用了反传统拍摄手法来突出其叛逆精神,很极端地提出了年轻人如何选择生活的问题,被评为对当代青年产生巨大影响的十大影片之一。

▌在路上的幸福:《菊次郎的夏天》

这是一部由北野俊武自编自导自演的清新温情的杰作。一向以暴力美学著称的北野武一反人们所熟悉的硬派形象,在本片中出演了一个有点无厘头的中年闲散男人,乍看起来不值得信赖,好惹是生非,简直一无是处。这场一个小孩和一个像小孩一样的大人的旅程笑料百出,令人忍俊不禁。而随着旅程的展开,菊次郎善良温暖的内心渐渐得以呈现,令人感动落泪。这个旅程是少年正男渐渐了解人世的成长过程,也是中年菊次郎自我发现获得人生新感悟的过程。曲折搞笑的情节,一段寻访的路程,加上久石让的曲子,娓娓道出真情。

作为一部公路片,影片中的景色无可挑剔,从水中芦苇上的青蛙,吃着菜叶的毛毛虫,到蔚蓝色的大海,闪烁的星空,草香蝉鸣,漫山满眼的绿色,加上路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群,这是一出孩子眼中的夏日风情画。不知是为了补偿小男孩,还是为了补偿自己的童年,菊次郎和另外三个男人,四个同样被社会抛弃的边缘人,开始陪小男孩肆无忌惮的玩耍。整部片子,处处都有蛙叫虫鸣,浮云朵朵。处处都有心灵栖息的驿站,充满了绿色与美好的旋律,充满了大家的欢声笑语。

▌微末的梦想,微末的悲凉:《站台》

《站台》是贾樟柯的一段个人成长回忆录,片中有令人熟悉且怀念的县城、县城中的年青人……处处充溢着过去生活的影像。它写一个县城文工团80年代走穴的事情,-年间一系列所谓“重大历史事件”,在影片中均被处理成一个个主人公活动的若有若无的背景:一段从喇叭里传出的字正腔圆的新闻稿,或是墙上一句无关痛痒的政治口号。从那时到现在,中国社会的变化比泼在地上的硫酸还强烈,一种历史的背景在影片里发挥着命运的力量,并且正是这种力量,让普通人的命运成为历史,那些为梦想、生活奔波的小人物构成了历史的真实注解。

火车的隐喻是本片最迷人的一个地方。火车好像一个魂一样绕着影片不散。一开场就是火车,文革刚结束,舞台上还是文革风格的演出,几条胳膊假扮火车轮子转,口呼“呜----呜------”,可是演员们竟然没有一人见过火车。影片结尾也是暗示火车,可又是假的,那是个烧水壶的哨子,声音却和火车叫一模一样。心比天高的姑娘到了还是嫁了崔明亮,生活变了一点,但其实又没有改变多少。他们的孩子如同他们当初一样着迷火车的声音,以至于对着开水的哨声咯咯笑个不停,可那是否又会是一场虚幻的梦呢。但愿那孩子终究能赶上火车吧——火车,也许就是幸福。这一班人以各种方式挣扎了许久,唯一一次看见火车却只是个尾巴,那是在下乡演出的山野路上,当听到远处汽笛的声音,一群人狂奔好几百米,却终究没能追上,甚至没能完整地看到火车一眼。他们终究是一群被留在站台上的人,如同世世代代大部分的人。

▌让我们忠于理想:《摩托日记》

《摩托日记》是巴西导演沃尔特?塞勒斯根据格瓦拉家族提供的日记拍摄的剧情片。一部老爷级的还漏油的诺顿摩托车,一个胖子一个瘦子,说走就走,去往书本上说的南美洲穿越线路: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西至智利的巴塔多尼亚高原,北至洛安德斯山脉公尺之上的马丘比丘,再去秘鲁亚马逊河畔的圣伯鲁麻风病院,终点站是委内瑞拉的瓜希拉半岛,无法呼吸的美丽,静止下的动荡以及对理想的忠诚。

如果你期待这部电影能扣人心弦,那你可能要失望了。看下来,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纪实片,记录一次旅行,一次如此平凡艰苦,又是如此振聋发聩的旅行。它彻底改变了一个人,这个人改变了历史,他就是切?格瓦拉。这部影片会真实的反应拉丁美洲大陆令人神往的景色,也会残酷的展现穷苦的人民甚至是悲惨的麻风病区。穿着切T恤的年轻人,沉醉于他挑战强权的勇气和坚持不移的信念。而这部电影则让你一步一步看到事情如何改变人,人又如何坚持自己的信念,以及一个少年成长为一个革命者的历练之路。

▌她们都老了吧:《破碎之花》

这部电影有着浓浓的流浪情节。年过半百的唐?琼斯顿一生拥有数不尽的浪漫恋情和风流韵事,但他从来无意组建家庭,只愿享受热恋的激情,任凭一个个出色的女性从身边流走,展开别样的人生。这一天,唐收到一封某前女友的来信,信中称继承了他血脉的儿子离家出走,正踏上一段寻父旅程。万千情愫,难以言喻,唐也展开一段倒溯之旅。他先后拜访了美丽的寡妇,地产大亨的老婆,能与动物通灵的医生,穿着马丁长靴的金属女郎。人有百种,花有千姿,曾经的孟浪,蓦然回首,凋零的岂是那逝去的青春。

有人称贾木许是呼吸着垮掉的一代的思想成长起来的文艺青年和诗人,这个酷爱音乐的作者导演一贯擅长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概念,不屈于主流的独立风格至今在全球影坛上备受瞩目,因此贾木许也被尊称为“美国独立电影宗师”。加上前两部作品LostInTranslation(迷失东京)与TheLifeAquatic(水中生活),吉姆?贾木许恰好在BrokenFlowers(破碎之花)里完成了”中年失意男子”三部曲。

结语:漫长的公路可以隐喻人生,这路上也没人可以断定是悲喜福祸,也莫管他前路何处去,总之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一切过了才知道。公路电影的精神核心,不是旅途的目的地,而是周边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名医会诊
北京去哪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iua.com/jszz/9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