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古城泉州14公里徒步记1

年6月11日,在晋江长跑协会的组织下,约有来自泉州、晋江、南安的位跑友相约探寻古城泉州的大街小巷,全程14公里。

探寻古城,一定离不开古代文物遗迹,所谓“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我就顺着我们这次活动的行进线路,把我所知道的一些典故一路简单地介绍,因所学有限,错误的地方,请你海涵!

集合地—临漳门

泉州的临漳门位于市区西南方,是古代迎接官员的城门,原城门建于南唐,说唐朝大家比较熟悉,南唐(又叫“后唐”)可能比较陌生,其实就是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梁唐晋汉周”的“唐”。临漳门在年为开辟公路而被当时的泉州市政局拆了,现在的临漳门是年又重建的。

古代泉州有七个半城门。

东门叫“仁风门”在现在的丰泽北峰茂兴路口对面,现在还有护城河,泉州人叫“东门大沟”。

涂门,又叫“通淮门”,在涂门街鲤城区交通局的位置。

南门(德济门)是泉州地势最低的地方,城内的大小池塘沟渠流至南门再流入晋江。流到这里的有两股水,从北门一直到东南方向的护城河,从西门流到临漳门再往南的破腹沟。

还有南薰门、新门(临漳门)、西门(义成门)、北门(朝天门),还有半个门,医院的“小东门”。传说明朝时有一个风水先生看过七个城门后建议再建一个小东门,因小东门形如鲤鱼嘴,所以泉州人称之为“半门”或“鲤鱼吐泡”,东湖就是那“鲤鱼泡”。

出发地—府文庙

泉州曾出过10个状元,个进士,明清两朝有进士人。在这10个状元中官位最高的是宋朝泉州东街的梁克家,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相当于现代的国务院总理兼国防部长。

泉州第一个进士是唐朝晋江池店镇潘湖村欧厝的欧阳詹,他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是同科进士,欧阳詹考中进士对于闽南人来讲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在这之前,泉州读书人大多贪恋故乡山水,不肯远游参加科举考试,自隋朝开始科举以来的年间泉州竟无一人中过进士,而自欧阳詹起闽南人才开始出仕,影响深远。

今天,在府文庙西庑的泉州历代名人陈列馆内,有38尊蜡像,如抗倭名将俞大猷、民族英雄郑成功、清朝收回台湾的名将施琅等,但欧阳詹的蜡像被安放在第一位,足以证明欧阳詹的历史地位。

东观西台

明朝万历进士、翰林庶吉士、监察御史吴龙徵曾任“东观侍读”、“西台御史”而得名,他的的宅地吴氏大宗祠就在这里。

“翰林庶吉士”是个官名,相当于现在的中科院院士,林则徐就当过。“监察御史”相当现代中央检察院+中宣部官员,品级不高,相当副处级干部,但权利很大。

“东观侍读”其实就是太子的老师,至于“西台御史”,西台就是“西台御”的统称,所以简称“东观西台”。

西晋“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中原士族南迁,吴氏虽然不是人数最多的八姓(林陈黄郑、詹邱何胡)之一,但后代出了不少人才,如清代光绪庚寅状元晋江钱头村的吴鲁。

现在这座吴氏大宗祠是吴龙徵的九世孙吴朝诠捐献出原来“东观西台”前三进宅第,只留最后一进自居的基础上兴建的。当时由于资金问题,历经四年还没有完工,第五年时,吴鲁高中状元,族人都很兴奋,资金又一下子充裕起来,建成了现在保留的这个样子。

清净寺

清净寺始建于北宋,它与杭州凤凰寺、广州怀圣寺并称三大回教古寺。现存的建筑遗迹是元代重建,明代重修的,是年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我们都叫惯了“清净寺”这个名称,其实它的本名应该叫“艾苏哈卜清真寺”,真正的清净寺则是城南另一座回教寺,因为元代时城南的清净寺火灾,原来寺中的一些碑刻被移到了这里,后来在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从石刻上看,以为这里就是原来城南的清净寺,所以就用清净寺的名称申报了,虽然后来文物局的人知道名称错了,但清净寺的名字已经叫开了,只好将错就错,一直沿用这个名称。

清净寺最大的看点是这个伊斯兰风格的门楼,它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清真寺的样式建造的,旁边横刻在石墙上的阿拉伯文的大概意思是:“真主秉公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天神和学者也这样作证,它是万能的、智慧的,真主喜悦的宗教,伟大的伊斯兰教”。

有关清净寺有没有屋顶?网上很多资料,你感兴趣自己百度一下!

关岳庙

泉州人一般把关岳庙叫做“帝爷宫”,始建于宋代,这里最出名的是“关帝灵签”,灵签的签诗通行闽南、台湾所有的关帝庙,据说签诗是由清代光绪年间泉州通淮关岳庙董事、“绮文居书坊”老板王钱编制的,很灵验。有兴趣你可以去试试!

后城街

这条街原是宋代泉州南门城墙后的一条小巷,元代拓建“新罗城”时拓宽,巷子傍边有宋代“罗城”的城沟,有祖师巷桥、百源桥、清真寺桥、兵马司桥四座桥与涂门街相连。

泉州文化宫

从后城街到文化宫,现代的文化宫通常不在我的视线内,我更喜欢旁边的“百源清池”。它是古代泉州城排水系统“八卦沟”的一个枢纽蓄泄池,据说它是鲤城泉州鲤鱼的一个眼睛,另一个眼睛是东湖。

老范志故居

出文化宫口,过红绿灯右拐十几米,再左拐进入中国银行边的巷子,就可看到老范志大厝。这是一处清代名医的故居,著名的“老范志神曲”。这“神曲”是中成药,不是音乐,不要误会啊!范志万应神曲有祛风解表,除涨健胃,利水燥湿,消食止泻的功效。两个多世纪以来,畅销海内外。

老范志大厝的主人是清代乾隆年间的教书先生,名叫吴亦飞,晋江下浯人,后来改行行医经营中成药,为什么取名“范志神曲”?吴亦飞是取范仲淹的“不为贤相,当为良医”而起店名“范志”,意思是效仿范仲淹的志向。从通天宫口开始经营,到左宗棠征服新疆回教叛乱,范志神曲以功效显著而名声大震,吴亦飞也因此成为大富。

传说范志神曲是泉州少林寺五梅师太因感谢吴亦飞送番薯而将配方赠予的。还有一个传说是乞丐“臭脚仙”送的药方,另有皇上赐“恩褒奖凭”红彩的故事,我觉得五梅师太的故事比较靠谱,范志神曲的传说故事很多,有机会再另外单写一章。

桂坛巷

老范志大厝左转是桂坛巷.

桂坛巷又窄又短,长不足米,你可别小看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原清源书院就在这里,这里是古代泉州举子云集之处,中举后“登科折桂”,所以小巷以“桂坛”为名。现在仍有名校“泉州五中”、“晋光小学”。

这里还有范志神曲、洪潮和择日馆、保婴堂疳糕、林拔萃古董等名店名品。

晋光小学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将军的夏园

南俊巷

桂坛巷右转进南俊巷。现在南俊巷已经拓宽成为一条热闹的商业街,原来是条窄巷,小巷因宋代时曾有崔拱一家三代人出过五个进士,被誉为“南方之俊”,并立南俊牌坊而得名,牌坊已毁于文革十年动乱。

承天寺

承天寺的建造时间与临漳门拆不多,在南唐时期,至今有年的历史。承天寺又叫月台寺,是泉州佛教三大丛林之一,另外两处为开元寺和崇福寺。

承天寺内放生池旁有两座“飞来塔”,传说当年有一名游方和尚双手托两座塔四方化缘,一天,双塔不翼而飞,佛祖托梦给他说,你只要找到自己真正的立身之所,那双塔自然回来。后来和尚在承天寺定居,不久双塔果然飞来,耸立在大雄宝殿前。

我们刚才讲到“三大丛林”,什么是丛林?这是佛教的僧团制度,简单讲就是如何选举寺院主持,并得到政府认可。主持方丈不是政府委派的,也不是指定传续的,而是寺院众僧选举产生后再上报政府。还有一个是佛教为适应中国农耕文化而制定的制度,原来寺院的和尚主要靠托钵化缘为生,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并没有什么荤素之分,丛林制度崇尚“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农禅经济,这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在泰国、缅甸等南传佛教仍遵守“托钵化缘,过午不食”的制度。

你如果在街上遇到什么化缘和尚根本不必理他,那些都是假和尚,因为汉传佛教实行的是农禅经济,不再托钵化缘。有一次,有一个穿着僧袍的人到我店铺要向我化缘,要我在一本化缘簿上签字,我一看就是假冒的,便拿出元放在桌上对他说“请师傅念一遍《心经》洗涤一下我的心灵,这元就是我的布施”,这假和尚立马无语,傻站了一下,转身走人。你想,出家人连只有个字的《心经》都不会念,那还算什么出家人。

状元街

三门两层,单檐歇山式阁楼仿木大石“状元”牌坊是状元街最大的看点,特别是牌坊上的“状元”二字和楹联,一定要仔细看看。“状元”二字的构件是宋代状元曾从龙牌坊的原件,楹联“欧阳之后六人亚魁虎榜,曾公以来四相辅治龙池”。

对联中的“欧阳”是指泉州第一个进士欧阳詹,“六人亚魁”是指从五代到清代泉州的六个文科状元:他们是五代后梁贞明四年(年)戊寅科陈逖,后唐天成二年(年)丁亥科黄仁颖,南宋绍兴三十年(年)庚辰科梁克家,明万历四十七年(年)己未科庄际昌,宋庆元五年(年)己未科曾从龙,清光绪十六年(年)庚寅科吴鲁。

“曾公以来四相辅治龙池”的曾公是指宋代天圣进士曾公亮,“四相”是指:蔡确、吕惠卿、曾怀、曾孝亮。其实泉州出过的相当于宰相级别的不只五个,而是十四个。

天公卦

天公卦是闽南话“天公观”的意思,真正的名称应叫“玄妙观”。始建于西晋太康三年,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是福建第一座道观,这里最出名的是拜太岁。

太岁,就是太岁神,是道教中值班的神灵,每年换一次,当年轮值的太岁叫“值年太岁”,掌管人世间一年的吉凶祸福。

一个人的属相如果和本年属相一样,就叫“太岁同年”,就是我们所说的“犯太岁”,今年是猴年,除了属猴的人犯“太岁同年”外,还有属虎冲太岁、猪害太岁、蛇刑太岁,这几种生肖里面,属猴的当值太岁及属虎的冲太岁,这两种冲克力最大。

过了天公卦、新府口,就是玉犀巷,巷子中有一方石碑,上刻“镇雅宫遗址”,镇雅宫在宋代时是“都税务”,到了清代为文昌夫子庙,因宫前有玉犀牛屏壁石雕而得名。

镇抚巷

明代时这里是锦衣卫镇抚司的办公地点,明代的厂卫制度非常严密,镇抚司分为北镇抚司和南镇抚司。北镇抚司主要负责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案犯,而不需经过司法机构“大理寺”。南镇抚司主要负责刑侦工作。

镇抚巷里还有一座著名的闽南大厝,黄宗汉故居。

黄宗汉是清代道光十五年进士,曾任浙江巡抚、四川总督、两广总督,门前这“大司马”石碑表明黄宗汉曾任的官职。“大司马”远在周代就有,掌管邦政,东汉时期位列三公之上,黄宗汉大厝的这方“大司马”因是清代所置,用作“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

中山路

泉州最著名的街道。“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中山路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始建于年,以国父的名字命名。

中山中路右转米是通政巷,因明代通政使张苗宅第而得名。通政使司是古代接收、审阅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件的中央机构,类似于现在的中央办公室兼信访办。

通政巷米右转进会通巷。

会通巷是古代官方设立的交易市场--“市曹”,兴盛于宋元,这里原有一家“龙家木梳”很出名,有着“泉州出木梳,福州出虱篦”。

肃清门

肃清门是唐代泉州城子城的西门,城门内是考试的贡院。城门外则是外国商人的住所,当时外国人在泉州经商,晚上是不能住在子城内的。

泉州贡院

从肃清门左拐进入井亭巷,该巷子因明代有一井(玉泉井)一亭(塔堂亭)而得名。与玉泉井一墙之隔的城心塔是泉州城的中心点。

花巷

这里在元代时是军队驻扎的地方,原来叫“蒙古巷”,也叫“梦米果”。现在则是政府办公所在地。

有一个传说故事,下期再说。。。。。。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iua.com/jszz/79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