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世纪30年代的巴黎曾是欧洲音乐文化的一个中心,聚集了无数音乐家。包括当时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拉威尔,他有着敏锐的色彩感和细腻的审美趣味,同时更注重形式的严谨,喜好运用民间音乐素材,对法国音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之后的社会变革使法国民族音乐陷入了一段漫长的衰落期,直到普法战争结束,复兴民族音乐传统的运动才兴起,促进了器乐的发展。年成立了民族音乐协会,它的组织者之一正是圣-桑,他的器乐作品力求和谐严谨,艺术趣味纯正,风格典雅优美。
这一时期的作曲家还有圣-桑的学生,被称为“法国舒曼”的福雷,这得益于他在19世纪法国艺术歌曲乃至整个欧洲艺术歌曲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可以说在法国音乐历史上,福雷是跨越19世纪和20世纪的桥梁。
”6月11日,上海爱乐乐团“大师与经典”系列之法国作品专场音乐会,将由青年指挥家张亮执棒爱乐乐团,携手青年钢琴家孙颖迪,分别为大家带来这三位法国作曲家的经典作品:
圣-桑
《F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埃及”》
圣-桑是一位属于浪漫时期的法国钢琴及管风琴演奏家,亦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对法国乐坛及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他共作有五首钢琴协奏曲,这首《F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作于年,在庆祝圣-桑从事钢琴演奏生涯50周年的音乐会上,由他本人担任独奏首演。该曲作于埃及,它的几个主题与和声效果具有东方风味,所以也称作“埃及”协奏曲。
此曲共三个乐章,第一乐章:生气蓬勃的快板;第二乐章:行板,这个乐章有“埃及”之别名,富于尼罗河畔的异国情调,像一首夜晚的狂想曲;第三乐章:极快板。整部作品蕴含神秘而略带感伤的异国情调而显得格外别致。
福雷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组曲
福雷笔下的交响音乐作品,基本上出自他的戏剧配乐,其中的管弦乐组曲《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是最重要的一部。福雷的“组曲”以歌剧原作中的四个场景形成四个乐章:序曲、纺织姑娘、西西里岛和梅丽桑德之死。
剧情叙述阿莱蒙德国王阿凯尔的孙子戈洛在山林中遇见一位美丽但饱受惊吓的女孩梅丽桑德,戈洛爱慕她,与她结婚。但梅丽桑德与戈洛的异父兄弟佩利亚斯产生了爱情,戈洛怒火中烧,最后杀死了佩利亚斯,又猛击梅丽桑德。梅丽桑德受重伤后,临死前产下一女,戈洛后悔莫及。福雷的作曲技法与结构相对松散、强调音响流动性,其旋律秉承古典和浪漫风格,充满了诗人气质,与舒曼和舒伯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拉威尔
《达夫妮与克罗埃》第二组曲
组曲《达芙妮与克罗埃》是拉威尔为俄罗斯芭蕾舞团创作的一部音乐,作于~年。初演时由于音乐过于复杂,效果平平。后来,他从中选出两套专供音乐会演出用的组曲,获得了很大成功。其中,以第二组曲为最佳,在世界上也最为著名。
全曲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日出,欢快的音乐衬托了男女主人公重逢时的喜悦心情;第二部分,哑剧,伤感旋律描写了二人拥抱在一起,共同回忆起他们曲折经历;第三部分,群舞,音乐对欢笑喧闹的场面进行了描绘和渲染,之后,小提琴奏出爱的主题。这个主题不断发展,在各种乐器上变化对比,将乐曲欢乐的情绪推向高潮。
指挥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