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天籁 难忘的人影
《thesunalsorises》久石让
电影《让子弹飞》主题曲
“阿廖沙,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了,他一笑天就亮了。”
——《太阳照常升起》
“让子弹飞一会”
——《让子弹飞》
同样的曲子,两部不同的影片,他是姜文电影的心脉,是姜文电影若有似无的灵魂,游荡天地间,缭绕我们的心。
如此富有东方厚重感又兼备精美旋律的交响,非久石让莫属。或许是先入为主的缘故,就“TheSunAlsoRises”这一首而言,我认为它与《让子弹飞》的协作堪称真正的天衣无缝,甚至压过了它的原配电影。
这段主题配乐在两部影片中主要出现的地方,分别是《让子弹飞》的开场及结束后的片尾曲,《太阳照常升起》第一段落及片尾曲。
《让子弹飞》的开场,阳光普照,烂漫的山野风光在姜文的镜头下清澈的一成不染。县长赴任的车厢被一群危险的猎人环伺,张牧之指挥若定,情势一触即发。此时响起了TheSunAlsoRises的序曲,铜管组奏起高亢严整如军乐一般的主旋律,配上弦乐齐奏鼓点锣镲的点缀烘托,显得中规中矩,但已经很好的点染了战氛。那份躁动、整饬、勃发的战斗前夕的状态。
牧之纵马在色彩斑驳的林间穿行驰骋,琴弓把刚才还紧张厚重如军乐的主旋律拉的舒展大气,举重若轻。
同样的乐章在《太阳照常升起》中大多出现在母亲癫狂的那一段,与《让子弹飞》中的雄性不同,TheSunAlsoRises在这里展现出一种诡异的荒诞之美。每当母亲又开始做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疯事”时,这曲调便适时地响起,庄严威武的号角配上一个疯子,像是调侃又像莫名的体认,曲中表现出的那份昂扬,配上母亲那疯人式的激情和干劲,让人甚至感到一种危险,进而是可悲。结合一些评论认为姜文以疯掉的母亲隐喻七十年代疯狂的中国,乐曲表面的激昂与内里的荒诞感,倒是十分贴切的描述。
有个厉害的影评人有一则犀利的评价:开篇大四喜,尾声单钓将;麻筒子连七对,汤混子全不靠,四万字无番和;大三元影帝,清一色男配,花牌周韵,自摸姜文。
“于绝望之中发现希望并沉入悲观而激扬的乐观、赋予无意义以意义,进而体现了现代人对渴望而不可即的自由生存和理想人性的无尽追求。”是的,或许这就是姜文的电影。
Anyway,TheSunAlsoRises。
这里是美米艺术时空,创办人鲁纬甘作一支最平常的芦苇。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一支芦苇,自然界最脆弱的生命,只不过是一支会思想的芦苇。”而今天这支芦苇,将在艺术的历史长河、现实洪流中,去翻捡寻找一枚枚最平凡的边角料。这些易被遗漏的边角料、被遗忘的细节,或许真正包含着曾经的真实和意义。
美术艺术时空里——抬头走阳光大道低头捡边角小料读诗书画音舞戏说真心话家常话
美米艺术时空,暂时先开设“边角料艺话”、“边角料荐艺”、“边角料趣话”三个专栏,它们会每周轮流与您见面,聊天、交流、谈心,共同寻找那些静默的边角料,那一枚枚曾经在艺术时空里悄无声息躺着的边角料。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