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影来说,假设现在有部电影要开拍,而且希望由我来为这部电影配乐时,我的工作第一步就是阅读脚本。如果是宫崎骏导演的动画作品,则是先看画好的分镜头脚本。我也会事先询问导演,他脑海中描绘的是何种景象,或他有什么样的要求。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针对主题,从整体的角度构思要使用哪种乐器、乐曲长度几分几秒,再与导演商量总共需要几首乐曲,再实际开始创作,将作好的曲子录制、混音。以上就是我的工作。”
年轻时的久石让曾一度醉心于现代音乐,他当时创作的音乐属于“极简音乐”(minimalmusic),这类音乐将简短的乐句或节奏稍作变化,接着不算的重复。极简音乐有着古典音乐所丧失的节奏,也具备充满迷人调性的和声。但在他离开音乐大学后的10年时间里,他似乎走进了一个死胡同,这也让他开始重新思考从事音乐创作的意义。终于,他放弃了将音乐视为艺术创作的道路,从而决心称为一名“街头音乐家”,尽可能创作出接受度高、可以拥有许多听众的音乐。就这样,他在年接到了电影《风之谷》的作曲委托工作。(我想说的是,虽然他在极简音乐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但在电影配乐的领域中,却能以不同的形态,活用他对极简音乐的理解和敏锐度,这不失为一种对纯艺术的重新捍卫)
“如果我的目标只是想专心创作自己想要的东西,我应该就不会视作曲为职业,而是到学校当个音乐老师,花个一两年写出一首交响曲吧。如果只是想要创作自己想要的东西,最好不要将创作当成职业。”
久石让后来所从事的音乐创作属于娱乐范畴,就音乐类型而言,归类于流行音乐中,他认为如果一辈子只有一个作品,那么任何人都可以谱出好的曲子,但那并不能称其为专业。
“所谓的一流,即拥有每一次都能够发挥高水平的能力。若要确实且持续不断的创作大量的曲子,就不能任由自己受情绪影响。”
制作电影配乐时,每部电影需要创作出20至30首左右的曲子,而工作时间是一个月左右。因此,必须事先分配好每天的进度。
创作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的配乐时,久石让一直待在小渊泽的录音室,他每天的时间分配大致如下:
早上9点45分,在手机闹铃声中醒来。
喝杯咖啡,10点到附近山上散布1小时左右。
11点半左右,享用早午餐。
冲个澡后,12点多进录音室。
专心作曲到晚上6点。
6点用餐。无论肚子饿不饿,强迫自己一定要吃晚餐。
7点半再回到录音室内作曲,直到凌晨12点或1点左右。
接着,喝酒缓和紧绷的神经,做做伸展运动放松身体。
躺在床上看书,准备就寝。大约凌晨3点半至4点左右入睡。
10天内写出11首三管编制的交响乐团版配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就是如此实现的。
“作曲家如同马拉松选手一样,若要跑完长距离的赛程,就不能乱了步调。”
歌德曾经说过:“感觉不会骗人,骗人的乃是判断。”
创作电影《龙猫》的配乐《散步》这首曲子时,副歌的旋律就是久石让在浴室泡澡时想到的。
“相对于全身心思考某件事情,无意识做着日常生活中的某件事时,好的想法反而更容易突然涌现。比起一直执着地胡乱探索,无意识出现的灵感反而更加理想。”
“量胜于质,即指吸收大量知识进入脑中,虽然有时会感觉所读的书很乏味、一点也不有趣,不过这也是种积累。吸收各式各样的知识,再通过自己不断过滤,我认为在此过程中就能逐渐培养出筛选的能力。”
某次久石让接到了为一部以北京为背景的电影配乐任务,讨厌旅行的他不得不亲自到北京走上一回,这才知道北京大得离谱,走到脚都发软,“紫禁城干嘛大成这样啊!而且,北京春天刮的黄沙真是够呛。”然而这种亲身经历,却着实加深他了的印象深度。
久石让很喜欢写实的电视影集等节目,有一阵子他沉迷于《反恐24小时》,到中国工作时,发现了在日本还没有上映的新一季已经有了盗版DVD,但是一想到自身也是一名创作者,他就忍住没有购买。
韩剧《冬季恋歌》风靡时,久石让买回了DVD全数看完,他说无论是剧情的开展,还是配乐的方式,都非常洒狗血,因此在看着、听着的同时,他会觉得:“哇!这么丢脸的事情还真敢做啊!”但是,仔细思考之后,他认为恰恰是这种高高在上的想法束缚了他,总之,这部电视剧震撼了久石让。
,久石让在为韩国电影《欢迎来到东莫村》配乐时,虽然舞台背景是在韩国,场景又设定在冬天,但他却使用了冲绳音乐。一部分是为了表现出不可思议的世界观,营造冲突感,另一个更直接的原因在于录音的地点就在冲绳,每天一走到户外,某处就会传来三弦琴的乐音,在这样的环境下作曲,自然会选择冲绳音乐。有人或许会说,什么嘛,太随便了吧。对此久石让解释道:“即使生活相当平凡,与音乐完全没有交集,也要重视这种感觉。不经意映入眼帘的东西、传入耳中的声音、飘散过来的香气,与人交谈时感到讶异的话题等等,最好将这些东西视为直觉反应而生的产物。这种想法往往会成为一种契机,拓展出意料之外的未来。”(《欢迎来到东莫村》在韩国斩获万人次的票房纪录,并夺下年韩国最佳电影配乐奖,那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颁此奖给外国人)
“北野武导演原本就是一个相当安静、少话的人。”久石让这样认为。他们的第一次合作发生在年,《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在此之前他们从未见过。
北野武:“通常不是有些地方一定得配上音乐吗?把这些配乐通通拿掉。”
久石让:“我觉得北野武导演的电影呈现出的就是一种不畏惧沉默的坚强。”
“无论如何,我都希望能持续不断的创作乐曲。即使身旁的人都相继倒下,只要情况允许,为了做出好的曲子,就算要跨越倒下的尸体,我仍会向前迈进。我认为这就是创作者应该具备的样子。”
王九蛋吐槽
艺术创作通常分为两种:
一、遵循个人的信念、价值观,追求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不必考虑成本和产品多寡。即使得不到别人的认同,能够说服自己就够了,说的极端一点,从认识到“我是位艺术家”那一瞬间起,你就是艺术家了,就算你没有任何作品也无所谓;
二、从商业角度从事创作工作,在创造性与市场需求之间折磨自己,从而创造出具有意义的作品。
久石让显然属于后者,而我们也更需要身为后者的久石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