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河鱼儿大量阵亡,上游农民被迫背

文/依依科普说

如果你喜欢看《动物世界》的话,一定对非洲大草原不陌生,在这里有一条著名的河流——马拉河,但人们却发现,马拉河流域的鱼群经常“离奇死亡”,让巡逻队感到十分不解,甚至一度将“锅”甩给了上游的农民,结果发现这件事另有隐情。

非洲马拉河

这里圈个有用的知识点:马拉河。

马拉河是流经非洲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河流,全长公里,流域面积约为平方公里,该河流的源头是肯尼亚的多雨山区,所以就算是在旱季它也从不会断流。

而它之所以能在频频出现在《动物世界》,是因为每年野生动都会横渡马拉河,所以它在世界壮观的野生动物大迁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另外,在马拉河流域内,生长着一种体型庞大的动物——河马,它算得上是非洲最著名的生物之一,体型仅次于大象和犀牛,最重能达到4.5吨左右,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嘴大”。

比河马嘴更恐怖的是粪便

据说,河马的嘴张开能够呈90度角,但除了这张“血盆大口”之外,河马更为恐怖的就是它排出的粪便,让马拉河中的鱼儿避之不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每年的3到6月,都是马拉河水陡然上涨的时节,然而当地居民却发现,每当水位上涨,就会有成片的死鱼被冲上岸。

一开始当地的巡逻队将原因归于上游农民,是因为它们耕种时喷洒农药,所以导致了河水中鱼儿的死亡,但后来有科学家发现,造成大量鱼儿离奇死亡的并非农民,而是生活在马拉河流域的河马,准确来说是河马的粪便。

河马的粪便为何能导致鱼儿死亡?

尽管前面我们说,马拉河在旱季不糊断流,但对于支流来说,出现断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样就会在此形成一个个独立的池塘,从而引来河马的聚集。

河马是一种喜欢成群结队的动物,一般群体数量都会在5到30头左右,多的话也会达到头。

每到旱季,天气炎热,肥肥胖胖的河马就喜欢躲在河水中降温,据了解,河马每天在水中的时间能达到16个小时,然而作为动物来说,有进就必然有出,所以非洲的水生生态系统中存在一种独特的“成分”——河马粪。

如此的“粪量”会消耗河水中大量的氧气,同时微生物的活动也会产生大量甲烷、二氧化碳等物质,这对于马拉河中鱼类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威胁。

马拉河中的“河马粪”究竟有多少?

当地巡逻队表示,在马拉河内随处可见河马的粪便,它们可以在河底,也可以在石头上,自然也能漂浮在河面上。

是不是很纳闷,为什么马拉河内的河马粪会“泛滥成灾”?这都要归功于生存在这里的只河马,它们分布在马拉河沿线的支流以及主要河道内,根据调查,这只河马一天就能在水中留下超过8吨的粪便,若不是马拉河河水源源不断,我想这里早已成为了“化粪池”。

最后个人观点:

不过大家要明白的一点是,并非河马生活的水中鱼儿不能生长,马拉河之所以每年死这么多鱼,还是因为经过旱季之后,雨季来临,河水暴涨就会将一个个“河马池”连接在一起,河马粪被大量冲刷到下游,导致水体含氧量降低,鱼儿被活活“闷死”。

这种现象每年都会发生一次,所以这些无辜的鱼儿每年都要遭到重创,不过这也算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缓解,对此你怎么看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iua.com/jszz/116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