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遇到喜欢的就摘录,并书写感悟,读书观

2024治疗白癜风疾病最好的药是什么 http://m.39.net/news/a_5738976.html
读书观人性、引以为鉴!

《尚书》从内容上可分为两类,祭祀类和战争类,即所谓“古之大事,惟祀与戎”。为何要祭祀?我不说,你自己想!

关于“经”之得名,汉以后的儒者大都从“常久不易”的角度来解释。例如,《释名·释典艺》说:“经,径也,常典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

《文心雕龙·宗经篇》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我喜欢这个解释。

博而寡要,劳而少功。什么意思?学识丰富,但不得要领,花了力气,收效甚微。

讦动jié,形声。字从言,从干,干亦声。“干”本指“盾牌”,引申为“防御”。“言”与“干”联合起来表示“防御性言论”。本义:自我辩护。用言论遮掩自己的隐私。转义:用言论攻击别人的短处或揭发别人的隐私。

我觉得“讦”字太有趣了,多形象啊!用言论当盾牌保护自己!

崔寔《政论》圣人能够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改变制度和措施,然而,庸人却苦于不知道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认识。故而自扰!

孔子把弟子们叫到身旁,对他们说:《诗》里说:“不是老虎,不是犀牛,徘徊在旷野,是何缘由?”我的主张不对吗?为什么受困在这里?

是呢!孔子为何被困呢?为什么?他的主张为何没有人采纳呢?为什么呢?问问你自己为什么?不在一个思维圈层!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

自从看了辛弃疾的《美芹十论》之后,我对议论文尤为感兴趣,觉得热血沸腾!感觉看议论文特别有实用价值。

故先王者,见终始不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如何安?

《陈政事疏》西汉贾谊。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居安思危,将事物在萌芽之前就化解!

仓廪实而知礼节。

知天命而不忧愁。

荀子:故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已经发生的事物里头,只有人祆xiān是最最可怕的了。

“人祆”是什么呀?祆,胡神也。——《说文新附》

祆,关中谓天为祆。——《集韵》

洞察人性的学问不仅有心理学,社会学、逻辑学、哲学甚至是历史,只要学得足够精深,都能对人性有很深的洞察。

历史看得多了,发现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也慢慢改变了,连视角都不同了,思考也多了!

田洫xù,汉语词语,意思为田畔的水沟。

党同伐异,成语,意思是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出自《后汉书·党锢传序》。

公元前51年,由萧望之主持,在皇家藏书楼兼讲经处的石渠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儒生们把和自己观点一样的人作为同党,互相纠合起来;而对观点不一样的人,则进行攻击。为此,《后汉书》的作者在评述这一现象时,把它称为“党同伐异”,也就是纠合同党攻击异已。“古代双标”!

扬雄远离世俗过隐居生活,四周不是群山就是荒野,自家围墙外有个乞丐,人不但穷而且无礼数。於是他意识到,长期地与这种无礼无义的人相处下去,志向都被磨灭殆尽。我为何会把这一段摘录下来?因为告诫自己,远离愚蠢之人!

《解嘲》是扬雄于在西汉末年(公元5年)写的一首赋。所以当国家有事的时候,没有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樊哙、霍去病则不能安定;当国家无事的时候,咬文嚼字的儒生做在一起看守也无可忧虑。所以世道混乱那么多圣人哲人四处奔波也不够,社会太平那么庸夫俗子高枕而有余。好奇儒生的价值是什么?

甲骨文「屰nì」象倒转人形,表示逆反,不顺从的人。说明“逆”的本义与行动有关。

《齐桓下拜受胙》是春秋时期创作的散文,作者是左丘明。都是戏精。

《子鱼论战》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感觉宋襄公打仗是在过家家!第一次见到这样打仗的、第一次见到宋襄公这样的迂腐之人!

一个心理被对方看透的人,就会被对方的言辞所折服。怎样才能防止别人看到自己的心呢?

《展喜犒师》是春秋末期鲁国太史左丘明所写的一篇文章,记述了鲁国一次出色的外交活动。如果我是齐孝公,我才不会听你叭叭呢,来都来了,怎么就轻易被别人的三言两语糊弄回去呢?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蹇叔有知人之明。虞人百里奚在家乡找不到出头之日,壮年时离妻别子,远走他乡,希望能够找一个施展一生才学和抱负的地方。他先后游历了齐国和周都洛阳,然而处处得不到赏识和录用。流落到宋国的时候,百里奚陷入了极度的困境之中,只得沿街乞讨。不能照顾妻儿就不要结婚!原来人性都是自私的!

以上是我这几日看书所喜欢的,并写了自己的感悟,觉得看书让我开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iua.com/jszz/104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