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和草蜢的故事十Rhino6

作者:AGF建谈

大水牛平台已获得授权发布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非常感谢AGF建谈的授权

做个小分享,简单分享一下Rhino6出AO分析图的套路。

之前由BIG掀起过一阵“AO图”风潮,无数人竞相模仿。不过模型渲染毕竟速度还是相对较慢,所以像小编这种赶图期电脑并不能支持一边建模一边渲染一边P图一边排版的状况,就只能另寻出路。

Rhino6发布以来,借助强大的“Arctic”显示模式,终于可以靠裸模完成类似的“AO”图效果。下图是当初小编用了一刻钟的时间做的尝试,所有的物件都是模型。

整套流程个人觉得就是两种套路,调线型,变颜色,主要功劳还是显示模式。

由于并不是实际方案,首先,借助grasshopper生成一个场地。肌理就是简单的voronoi。

之后转为“Arctic”显示模式看看效果。Duang!

是不是感觉整个分析图已经完成了一半?

接下来是准备动作,_PrintDisplay,将打印预览状态打开,以方便之后修改线型。

然后选定视角,通过NamedViews面板保存一个选定的视角,这样打印出来的图纸就可以是相同的视角了。

1.首先建立初始形体,然后将体块边线提取出来,在属性栏中修改边线线宽。

修改线宽后,方案体块被一定程度的强调出来。

细心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在线与线的交接部位,并没有圆滑相接,将曲线_Join也没有效果。

找到Options-View-OpenGL,将GPUTessellation取消掉即可。

取消之后,可以看到曲线相接处已经转为圆滑。

2.之后对方案体块进行调整。选中想要调整的部分,并在材质面板中修改材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更改一下材质颜色。

以上就是最基本的两个办法——改线宽、调颜色。之后还可以通过建模加入一些简单的箭头等标志。

最后可以再加入配景人或植物丰富一下。

注:

细心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另一个问题,就是底部改变线宽的边线因为底平面的原因被遮挡了一部分。所以在显示模式设置中,可以将底平面向下移动一点距离,并将自动高度取消。

将底平面下移之后的结果

——此方法由健兴同学提供

其实我们要做的只不过是找到自己喜欢的一套分析图的线型、线宽、颜色等表达套路。整套图下来只用了10分钟左右的时间,归根到底还是Rhino6自带的“Arctic”显示模式的功劳。

前段时间用“Arctic”做的场景

最后的最后,可能会有朋友问怎么用grasshopper生成这样的场地。如果你不会,不要着急,因为我也没什么办法(一时半会说不清楚)······

前几天“诈尸”突然剧增一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iua.com/jssd/97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