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娱乐原创文|岛主编辑|朴芳对许月珍的采访是在《少年的你》10月25日上映的前一天。在采访的最后,犀牛娱乐问许月珍:“明天电影就要上映了,你希望观众从这部电影中看到什么?《少年的你》监制许月珍她沉吟了片刻,缓缓地道:“我觉得是坚持和信念,最早我看到这个项目,我想拍的冲动就是:不管周边有多艰难,只要有一些东西是你相信的,就应该去坚持和守护。”事实上《少年的你》确实做到了,影片上映后,发酵的话题不仅关乎电影本身的内容,更在于当中传达出的倔强气质。很多观众都被电影中陈念和小北的信念所打动,更加坚定地开始寻找自我成长的意义。“这部戏是幸运的,整个创作过程整个团队都非常默契,不同于《七月与安生》,这次我们尝试追求比较现实主义和写实的风格,希望让观众相信这两个人物就在我们身边。”很多人提到《少年的你》,总是会不自禁地感慨电影一波三折。但在影片监制许月珍看来,《少年的你》走过的路是幸运的,最终能和观众见面就代表着创作团队的心血没有白费。至于它能走多远,就要看它自己的了。作为国内最知名的监制之一,许月珍自己的故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我们和她聊起了《少年的你》的创作、她的成长历程、与陈可辛合作多年的感受、担任监制与编剧等不同身份的心得与感悟。这是一次颇有收获的交流,当中的很多思考对于青年创作者和幕后工作者会有很大的帮助。拍一个地方的人就一定要了解当地的人许月珍在大学时就是读电影的,毕业后自然顺理成章地开始做电影。香港的幕后工作者大多都是从场记做起,许月珍也不例外,场记、策划、编剧她都做过,当然最幸运的事情,还是遇到了陈可辛。刚开始接触陈可辛,他就给许月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挺犀利的人。”许月珍将陈可辛比作自己的师父,陈可辛教会了许月珍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监制,而许月珍也将自己所有的智慧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陈可辛的作品。有人曾经评价许月珍是香港少有的“全能型人才”,但许月珍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她对于与电影有关的一切天生就保持着一份好奇心,所以在片场的时候发自本能地不懂就问,问的多了,掌握的东西也就多了,不管是现场统筹,还是剧本创作,她都能够给到合理的建议。归根到底,还是热情。只要有热情,一切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从早期的《双城故事》《甜蜜蜜》《十月围城》,再到近年来的《亲爱的》《七月与安生》,许月珍参与制作的电影无论是类型还是题材上都保持着一定的独特性。从香港本土电影到亚洲电影到合拍片再到现在的内地制作,作为监制的许月珍越来越能够摸清泛亚洲地区观众的心理和观影需求。许月珍认为这份“摸清”来自于情感的共通,无论故事发生在哪里,创作地区在哪里,人心中的情感都是相通的,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更多地去了解当地人的所思所想,情感力量自然就会迸发。比如在《少年的你》创作初期她和编剧聊剧本,曾经为小北这个角色讨论过很多遍:小北为什么愿意保护陈念为她牺牲?许月珍提到了一个词:绝望,这个角色身上的重点问题是,他未来能去哪里?当他陷入绝望的时候,陈念让他看到了信任与希望,他肯定会拼尽全力,去保护这个给她希望的人。所以许月珍认为,拍一个地方的人,就一定要了解当地人,他们遇到了什么困境?他们的价值观是什么样的?他们的想法到底是什么?正是在这种理念的驱使下,最后呈现出的《少年的你》才会这样真实,这样贴近我们的生活。从《七月与安生》到《少年的你》,曾国祥在创作上越来越潇洒《少年的你》是许月珍第一部真正意义上个人监制的作品,之前都还有陈可辛保驾护航,这次她要带领团队独立面对挑战,但她并没有觉得有压力。尤其是在拍摄的过程中,只是本能地想做好当下的事情,她觉得如果被压力牵着走,那最后肯定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如果说有压力,可能是影片真的要面向观众的时候,会有些担心自己的作品是否能得到观众的认可。但这样的压力往往持续不了太久,因为她坚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只要用心给观众讲故事,观众也会给出用心的回馈。很早的时候,陈可辛推许月珍自己做导演,“她的剧本写得很准确”。可是,许月珍一直不动。许月珍笑着说自己是一个自我要求挺高的人,总觉得看过太多好电影,万一自己拍出来都没有那些电影好,那为什么要拍呢?目前当监制也能满足她的创作欲望,比如《少年的你》,就确实是她一直很想呈现的题材。许月珍很早就认识了曾国祥,对他的印象是一个有活力的年轻人,当时他在陈可辛的公司帮忙,许月珍留意到他观察问题的角度很细腻。其实那个时候曾国祥就透露过自己希望有机会能当导演,一开始许月珍以为他只是说说,没想到随着接触的深入,发现他的决心很大。后来他们合作了曾国祥导演内地题材的处女作《七月与安生》。现在回头看,许月珍对这个项目仍然非常满意,在《七月与安生》时期,曾国祥更多的是把交给他的剧本拍出分,但到了《少年的你》,曾国祥已经可以在剧本的基础上加入更多自己的解读和理解,创作上也更加潇洒。《少年的你》导演曾国祥许月珍很欣慰看到曾国祥的成长,《七月与安生》之后,许月珍和曾国祥集结了一群年轻的电影人,成立了一家新的电影公司。它有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名字,叫“好孩子”。随着公司第一部作品《少年的你》上映3天近6亿的傲人成绩,这家公司的商业前景也被业内看好。从《七月与安生》到《少年的你》,“好孩子”的家长们向所有人传递出了一个响亮的信号:“好孩子”,就是代表好作品。这群“好孩子”,既有行业中颇有名气的艺术家,又有年纪轻轻就才华毕露的年轻人。导演梁乐民、郑思杰、黄进;摄影指导余静萍;剪辑指导张一博;作家、编剧林咏琛;造型指导吴里璐。他们的共同点是都不安于现状,都喜欢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加入新想法、新思维。带头人许月珍希望“好孩子”可以向早期的美国传奇影业看齐——坚持尝试做不同的类型电影,同时保留和发挥导演的风格。制作出导演特色鲜明,又具备商业性的电影。《少年的你》导演曾国祥与监制许月珍工作中的许月珍确实有些“女强人”的风范,在拍摄现场会有些严肃,对待工作也一丝不苟。但在拍戏之余,她又可以和大家一起吃饭喝酒聊天打成一片,她认为拍电影就该有这样的态度,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性”。《少年的你》最终获得这样的好口碑,和许月珍在项目中的督导是密不可分的。在不久的未来,相信许月珍和曾国祥这对组合还会带给我们新的惊喜。以下为采访实录:犀牛娱乐:这次制作《少年的你》,参与下来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许月珍:最大感受是很荣幸能拍完这部戏,并且现在终于可以上片了,整个故事,都是导演和我们创作团队,很想讲的一个故事。在拍摄过程里面,所有工作人员都很合拍,大家都希望把信息传递出去,而且终于拍出一个很好的电影,这是我觉得最开心的。犀牛娱乐:你认为《少年的你》和传统意义上的青春校园片有什么不太一样的地方?许月珍:我觉得以前的青春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