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产量不到500辆,希特勒却倍加重

作者:二战靓妞(未经允许,禁止复制全文私自搬运!)

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纳粹德军的“装甲洪流”开始涌入苏联大地!不过,战争初期的顺利并没有蒙蔽德国将军们的眼睛:苏军KV系列坦克和年服役的T-34新式坦克,会给德军造成“大麻烦”。

苏联KV-2重型坦克

面对“T-34危机”,德军着手研发一款反坦克歼击车!希特勒亲自命名“犀牛”。

随着德军装甲部队突入至苏联平原,以T-34为主的苏军新式坦克开始了强有力的阻击,德国人将其称为“T-34危机”。一时间,德军装甲主力三号和四号坦克一度“手忙脚乱”起来,德军只能用手中的Pak43/1式88毫米反坦克炮来对付T-34。

不过,牵引型的88毫米反坦克炮机动性能却很差,往往需要动用很多人力和车辆进行机动。于是,德国军方下令要求研制一款:可以搭载88毫米反坦克炮的坦克歼击车。

由于德军希望这款坦克歼击车能够迅速量产,因此当时生产商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改造现有的坦克底盘加装上反坦克炮。

最终由生产商埃森公司负责研发制造,在埃克特公司的三号和四号坦克底盘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良:车体适当进行一些加长,发动机移至车体中间,以便该底盘能承载更重,更大的反坦克火炮。

犀牛反坦克歼击车

起初,德国军方将这款新式战车命名为:“大胡蜂”自行反坦克炮。不过希特勒得知后却不同意,他认为不应该“以一只小虫子的名字去命名德国装甲战车”!于是,小胡子亲自给这款坦克歼击车重新命名为“犀牛”。

攻击力十分强劲,但防御能力却很差!主要装备给了六个德军重装甲营。

犀牛反坦克歼击车战斗全重为24吨,车辆乘员4人,车身全长约8.44米,车体宽度约为2.86米,车身高度为2.65米。

开放式的炮台

不过由于研发时间比较紧,“犀牛”歼击车只是在顶部简单地搞了一种“敞开式”战斗室。战斗室仅依靠迷彩帆布来遮风挡雨,那里通常会安装一挺MG34或MG42防卫机枪。

受底盘承重限制和钢板材料匮乏等因素影响,上部战斗室仅有的装甲板也很薄,约为10-30毫米。这样薄弱的装甲,对面的苏军用单兵反坦克枪都能直接将其击穿。

正常交战距离上,敌人的坦克和大炮完全可以对犀牛“一发入魂”。所以说,脆弱的顶部战斗室也是“犀牛”反坦克歼击车的一大弱点。

而它的主炮则是一门Pak43/1型88毫米火炮,炮身身管为71倍径。火炮射击角度为:水平角度左右各15°/俯仰角度-5°~20°。

使用穿甲弹时,它能在米射程内可以击穿毫米的均质装甲,在米范围内可以击穿毫米均质装甲。如果使用钨芯炮弹,则可以在米范围内击穿毫米装甲板。

再加上火炮配套的先进光学瞄准设备,“犀牛”可以把同时期盟军的任何一款坦克正面装甲直接击穿。而犀牛远距离如此强大的穿甲打击能力,要远远超过同时期的盟军战车。

另外,“犀牛”还有一个让德国装甲兵特别喜欢的设计:可以从发动机引出一根管子,然后把发动机的热气导入到战斗室,让车组人员在冬天都感觉“暖烘烘”,简直就是免费的制热“空调”。

第一批“犀牛”于年10月生产完成并交付德军部队后,这辆威力强大的88毫米反坦克歼击车,在前线为德军提供了急需的机动火力支援。到年5月,“犀牛”坦克歼击车一共生产了辆,整个战争中它的总产量为辆。

当时“犀牛”坦克歼击车主要配发给德军重装甲营,一共装备的六个德军装甲营是:第、、、93、和第88重装甲营,每个营装备有30辆“犀牛”歼击车。

作为支援型的远程火力,老迈的“犀牛”战绩不菲!但最后还是被消耗殆尽

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犀牛”坦克歼击车初次登场表现良好!它过于薄弱的上部防护能力,也让德军装甲兵在实战中采取了一种另类的战斗方式:不用它作为主动攻击的战车先锋,而是作为防守力量或者第二梯队的中坚力量稳固防线。

只要和敌方保持一定的交战距离,“犀牛”的远程火力优势,就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它上面的那门PaK43型88毫米炮,经常在远距离摧毁苏军的T-34坦克。

在一次战斗中,“犀牛”更是在米距离上,创造了连续击毁6辆T34坦克的神奇作战纪录。曾经还有一辆倒霉的T34坦克,被一枚“犀牛”的炮弹把它的发动机从车体内轰出去5米远。

年3月初,德军犀牛反坦克歼击车在米的距离,一炮击毁了一辆美军的M26“潘兴”重型坦克。更令人叹服的是:根据年初的战场数据报告,“犀牛”坦克歼击车在米外,击穿过苏联的新式IS-2重型坦克。

不过,“犀牛”的缺点和优势一样明显!它的长程火炮攻击力虽然令人心惊胆战,但它装甲过于薄弱,而且车身也较高,在平坦的地形上很容易暴露成为“活靶子”。

三号突击炮

因此,战争后期德军加强了三号突击炮,“黄鼠狼”等自行火炮的装备补充。但“犀牛”并没有就此退出战场:战争后期由于德军整体处于防御中,反而给了“犀牛”继续发挥的空间。

在纳粹德国投降前夕,一些缺少装甲装备的德军部队,他们只得把老迈的“犀牛”直接顶在第一线,直到它们全部“消耗殆尽”。

结语

“犀牛”歼击车被希特勒亲自命名并给予厚望,作为一线重型反坦克主力武器,它在战场上一度也发挥出了不错的支援作用。不过,虽然“犀牛”歼击车一直奋战到战争结束,但它的总产量却不到辆。

而且由于自身的防御能力过于薄弱,战争后期“犀牛”其实已经被德军的新型反坦克战车取代。对于整场战争来说,“犀牛”发挥出的作用很有限,仅仅是“杯水车薪”而已。

图源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iua.com/jssd/105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