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犀牛 >> 犀牛的繁衍 >> 犀牛望月

犀牛望月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8.html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8.html

自旬阳县东区双河镇沿蜀小公路东行六里许,有一小地名南杉沟口儿,此处有一自然奇观“犀牛望月”。座落在该处的自然村落,故此得名望月村。

(望月村村民委员会)

站远山而观,犀牛山尾南头北,如傍晚放牧归来的饱食而渴的老黄牛,一头扎进南杉沟口的溪水里狂饮,特别是那一对直冲云霄的牛角,更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因牛角被绿树掩映,远望只能见到角尖,临近才能窥其全貌。牛头对面之悬崖如利斧劈开,光华洁净,在树木的掩映下,似铜镜,似满月,当地人称之为月亮岩。犀牛与月亮岩隔溪相对,饮水之牛又像低头望月,故此自然景观得名:犀牛望月。

(犀牛山)

(犀牛山)

(犀牛角老照片,望月龚兴满提供)

(犀牛角现状照片)

(月亮岩)

(月亮岩)

相传该犀牛山为神牛的化身,逢月圆之夜犀牛会外出觅食,每每偷食农人庄稼,一经发现瞬隙无踪。又传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来了几个“盗宝”人,在一月圆之夜,高价雇请了许多当地人,手持树枝满山吆喝驱赶,最后五花大绑了一长形石条和一圆形石头,装箱带走,此后再无犀牛在月圆之夜偷食庄稼。儿时放牛羊,和小伙伴一起,经常攀爬到牛角处玩耍,地形甚是险峻,也曾想见到传说中的犀牛,常常既期盼又害怕,但每无所获。上世纪末修公路,犀牛鼻梁遭损,甚为可惜!

(犀牛山)

站牛背展望,两山矗立前后,一曰孟家寨,一曰焦山寨。立于牛头的是望月村三组的孟家寨,壮美秀丽,立于牛尾的是焦山砭村的焦山寨,险峻挺拔。两山遥相呼应,对峙而立。既像怒目而视的对手,又像深情注视的恋人,让人遐想无限,但更像一对牧牛的夫妇,焦夫牧牛归来,孟妻翘首以盼。相传两山为焦赞、孟良的落草之地,大宋良将杨六郎在镇守蜀河三关(三官)时,将其二人收服,成为左膀右臂,一起抗击金兵入侵,保家卫国。少时最爱听的是焦赞、孟良的落草故事,眼前便会出现策马驰骋、行侠仗义、啸聚山林的好汉,在聚义厅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甚是神往。现焦山寨遗址清晰,上有古井,深不见底。有一孽龙危害人间,得道高僧为民除害,将其擒获,用铁链囚于此井。今天铁链犹在,但井中不知是否真有孽龙被囚?孟家寨因不通车路,已无人居住,原居住的赵氏家族相继迁至河川。山寨犹存,物是人非,如今两山静静相对,似在回忆昔日的辉煌,也似在期盼远游的人儿归来!

(孟家寨远景)

(焦山寨远景)

犀牛背俗称米家坡,坡上出了一位传奇人物------“军政建树,实业扬名”的张丹屏。张丹屏幼读私塾,学业优异,由于同舅父汪某打官司,深受迫害,逃往西安读书,辛亥革命爆发后从军,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军政生涯,曾担任过杨虎城部陕西警备第一师师长、陕西省政府参议等多种国民政府军政职务,在抗日和民间疾苦上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张丹屏热衷兴办实业,解放前开办过发电厂、运输公司、电影院、商贸行等,并自筹资金修过西安到潼关的公路。年拒绝飞往台湾,成都解放时,代表国民党陕西省政府向人民解放军办理了移交手续,后携全家返回西安居住。建国初,张丹屏被聘为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做为西安市工商联代表协商为西安市政协委员,年在西安病逝,终年93岁。五爷曾是旬阳至西安的一挑脚夫,听其讲此人性情刚烈,但颇重乡情,有陕南之人去西安,只要找他一律给予帮助。张丹屏在西安任职时,陕南人在西安无人敢欺。据老一辈讲,张丹屏有一保镖也是米家坡人,一手链子锤舞的炉火纯青,三、五人水泼不进,战斗中因炮击而耳聋,还居米家坡,人称“潘聋子”,曾应乡民要求而舞锤,果真泼水不沾衣。

(张丹屏照片,双河司法所陈刚提供)

传说张丹屏曾打开陕西省“金银库”,用骡马将金银财宝运送至米家坡,连运八天八夜,张家管家在七十年代,将据传是唐朝薛仁贵征东时,从摩天岭运回西安的乌金条去银行换钱,被识为国宝而没收。风水先生称张家厨房在牛屁股上,是正真的风水眼,犀牛天天屙金尿银,张家由此而富。传说不一而足,但张家的繁盛应与张丹屏兴办实业有关。

(张家大院)

张丹屏居住过的张家大院,现保存完好。大院面对焦山寨,风水极佳,房屋是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气势恢宏,雕梁画栋,院落几进几出,甚是威严。去时因大门上锁,无缘进内一观,只在外面游览一番。站在门口遥想当年的人笑马喧,看着大院门口陈旧并有脱落的楹联及光滑的大门石阶,不知古人走后,大院内是否有人居住?望着眼前这座寂静的张家大院,心底突生出一种莫名的沧桑感!

(张家大院)

在北杉沟和龙王沟的交界处,两沟夹一山形成了一个自然的三角地带,散落着数户人家。龙王沟曾出过龙王,因而得名。在靠天吃饭的年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自是百姓的祈望,在出过龙王爷的沟口建龙王庙自是必然。但望月龙王庙究竟何时所建,已无从考究。庙宇中龙王爷端坐正中,仪态威严。在破四旧时,该庙宇遭到破坏,后经乡邻投资重新修葺,恢复如初。现香火鼎盛,虔诚的村民经常来此祈福!

(望月龙王庙)

龙王庙的正前方,座落着一个绿树掩映的四合小院,这便是望月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望月村村民委员会。两层办公小楼干净整洁,特别是台阶上的几盆小花,更是让人耳目一新。进进出出的村民和镇村干部们忙碌的身影,正共同致力于望月村的全面发展。

(望月村委工作照片)

“山水相映自成景”,望月的水自然也不例外。由竹筒河、西岔河汇聚而成的蜀河,从望月村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将望月村的地貌分为南北。南北两地的山间,又自然形成了两条溪流:南杉沟、北杉沟。两溪之水相对而流,汇入蜀河。与山相生的一河两溪,为望月村孕育出了百倾水田,成为了望月村的粮仓:夏季麦香阵阵,秋季稻穗金黄。

(夏季收割)

(秋季耕种)

在一年四季中,蜀河大都是平静的流淌,默默地滋养着两岸的农田。站在岸边,河水清澈见底,水里的鱼儿历历在目,水鸟、水鸭、白鹭嬉戏其间。若是夏季正午,就有许多人在河里网鱼。儿时也有一些调皮的半大小子,手持铁丝制做的鞭子,抽打游入浅水的鱼儿,一中午或许能收获一大串,成为一家晚餐中的佳肴。雨季来临,蜀河也会展示她任性的一面,滚滚洪水,损地毁堤,淹没庄稼,阻断村人往来。造成两岸鸡犬之声相闻,数日不得往来的“隔河渡水”。

(蜀河望月大桥,望月赵芝林提供)

自古“水码不离桥”,有桥的地方便称为渡口。蜀河上游水小,无法行船。夏秋水暖,人们便会绾起裤管,赤脚淌水过河,不但方便,而且凉快。及至冬春,便会在渡口处搭桥渡河。在河窄水急之处打木桩架木桥,河宽水浅之处,就地取材,用河里的大石头,架设“石步子”,也有的地方中间木桥,两边“石步子”的混搭。不论那种,都是方便人们通行。虽然搭建简易方便,但不牢固,洪水一来,桥便被冲的无影无踪。于是望月人也梦想有一座长久坚固的大桥。经村组干部的努力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位于望月村南杉沟口的蜀河望月大桥终于开工兴建,大桥现已合龙,通车指日可待,“隔河渡水”的日子一去不返。“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气势宏伟的蜀河望月大桥,圆了望月人的桥梦。大桥的建成,不但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也一定能推动望月村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成了望月村的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蜀河望月大桥)

在这传奇秀美的山水间,望月村的地图依山傍水的展开。望月村全村占地约14平方公里,相互杂居着刘、赵、汪、李、张、胡、吕、雷等30多种姓氏的余汉族人口。和中国普通大众一样,望月人具有淳朴善良、勤劳正直、热情好客,积极向上的品性。信守着“远亲不如近邻”的朴素道德观念,遵守着村规民约、法律、政策的规定,村民之间相处融洽,甚无纷争。

(和谐相处)

望月村的人家,每有客至,必备佳肴美酒,并邀请三、五个左邻右舍作陪。在男主人陪客人喝茶、聊天、转悠时,主妇在厨房一阵忙碌之后,几干几凉几热,迅速的摆上桌面,自制的杆酒或米酒用铜壶偎的温热,人还未上桌,菜香酒香扑鼻,勾的人食欲大振。及至上桌,按尊卑长幼排序而坐,有时还要主客谦让一番方才坐定,主人给各位倒上酒后,大家先共饮一杯,然后发动吃菜,两杯或四杯“过注”酒后,相互敬酒,对饮、或猜拳、或行令,各随其便,此为席间热闹之时,酒酣耳热,大家了无拘束,谈天说地,无所顾及,东家里长、西家女嫁,大到国家政策,小到鸡毛蒜皮,无所不谈,无谈不欢,并因酒劲发生争论,实在无法定局,对饮两杯了事。直到主、客同醉,方才席罢。及至席散,客人要走,主人相送,挥手告别,并盛邀下次再来。

(凉菜、干果拼盘)

吃过晚饭,提一杯茶或叼一根香烟,慢悠悠的在路上闲转,碰上左邻右舍闲嗑几句,也许无意间就会转到望月村的小娱乐广场。随着欢快节奏的想起,望月村的大媳妇、小姑娘们在音乐的带动下,缓缓起舞,时而整齐划一的集体舞,时而交谊舞,时而广场舞,曼妙的舞姿让人陶醉。偶尔也有小孩和男人加入,会惹得围观人一阵阵的发笑。也有围观者对舞者评头论足,便会遭美女们一顿白眼,搞的脸红而悻悻的不再言语。也有在广场打乒乓、蓝球的,也有玩扑克的,还有三、五扎堆的男人,围在楚河汉界边,轮流上阵杀的昏天黑地!及至天晚,方才散去。

(舞蹈“好日子”,望月赵芝华提供)

(广场舞,龚兴满提供)

“一盏小油灯,两间矮草房。”是数代望月人的居住环境。土地承包到户和改革开放,勤劳的望月人仿佛一夜之间,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煤油灯已束之高阁,取而代之的是明晃晃的电灯泡,主妇在厨房不再会被熏的泪水长流,小孩子做作业时也不用再在长辈的呵斥下调小油灯的“捻子”。父字辈的人,搬个小凳儿,坐在自家的院场,欣赏着自己的大瓦房,细看下嘴角些微有些上翘。遇有人夸讲,嘴上虽然客气,但满脸的兴奋。说媒的也来了,门坎快被踏破,相亲的闺女,也是抿嘴笑。嫁女的木制嫁妆,也变成了时尚的四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有的家庭甚至购买了黑白电视机,家里成了“电影院”。

(望月田园风景)

慢慢富起来的望月人,其中一部分,将目光投向了长远的未来,顶住众人都称“读书无用”论的压力,致力于子女读书,同时上学的孩子也会遭人闲言,称为“吃闲饭的”。这些人家吃住虽然不愁,为了子女读书,仍然去四处借债,且常常佐借无门。由于他们的坚持,那些求学的孩子终于有一些有了成就。据此开创了望月村一个求学的时代。他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不但使子女出人头地,也为社会贡献了人才。此后,望月人才辈出,这与这部分人当年的坚守不无关系。

(望月田园冬景)

国民经济持续的发展和大量惠民政策的出台,60后、70后,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也逐渐成为了望月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自九十年代末至今,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亲手修建“小洋楼”结束了父辈的大瓦房。走进小楼,你会发现,室内装修数精美,现代化家具也是一应俱全,很多人家门口已经停放了小轿车。

(望月百味园农家乐)

现如今,走进望月,风景秀丽的山水间,嵌缀着一幛幛白墙红瓦的小楼,和田间辛勤劳作的人们,相互辉映,形成了一幅恬静的自然田园画卷!

(望月田园夏景)

望月村的人们,在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指引下,正阔步走在全面奔向小康的社会主义大道上,望月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望月自然风光)

(望月自然风光)

(望月自然风光)

(望月自然风光)

(望月百味园,系望月村第一家农家乐,位于望月村三组南杉沟口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iua.com/jsly/53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