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耀司是国际著名时装设计师,但他却喜欢抨击社会现象,惊世骇俗,即使读他关于人生哲学的文字,也是非常消极,很少见到豪言壮语。
山本耀司
不过,一旦进入工作状态,他就像换了一个人,生龙活虎,一丝不苟,甚至心无旁骛地在模特身上修改自己新创作的时装。
时装秀前的山本耀司
山本耀司说:
我曾经不厌其烦地强调:“注意听,布料有许多要与你我分享。”
当一个设计师仔细思量着布料如何下垂、如何摆动、如何自然下垂这样的问题,而且观察仔细时,便会听到来自布料的声音:“我想成为这样的服装。”
是的,布料自己会说话。
这是非常典型的工匠心理状态。当人完全沉浸在工作之中时,眼前的物品就会活起来,会述说心愿。
山本耀司甚至说:
制作衣服终归是为了穿上它。只有当做好的衣服穿在一个活在当下、每一分每一秒都经历着爱恋悲情的的人身上的那一瞬间,才算最终完成其使命。
这一内心独白与那个愤世嫉俗的山本耀司截然不同,“工作”对于他,有着如此美妙的精神状态。
有一位德国人问山本耀司,如果不做服装设计这一行,你会选择什么职业呢?他调侃道,做“家庭主夫”,那时就要好好伺候家人哦。
山本耀司反映了大艺术家的个性,而我在日本的“酒肉朋友”浅野天童,他的故事尽管平凡,却是文以拙进到耐人寻味。
年8月11日,浅野为翻译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邱振中的《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一书,来到北京,当面请教作者。这是他自年起第六次专程拜访邱先生。这次在北京,除了去一趟琉璃厂的荣宝斋买墨,到13日中午他回日本,我们俩一直待在宾馆里讨论译文。
邱振中
浅野是我中国的同学介绍的日本朋友,是我去日本后第一个日本朋友。每次见面都是浅野请客。通常,先是在他姐姐开的居酒屋吃海鲜火锅,而后去松江市内各种各样的娱乐场所。这几乎是我在日本逢年过节时的必有节目。
每次浅野带我去玩,总是花钱如流水,像一个纨绔子弟,让我很难为情,以至他请我到东京看相扑、看棒球都被我推辞掉了。
他是一个学校的书法教师,继承了父母大笔遗产,生活无忧。一次喝酒时他对我说,他应该搞政治,如果他的家族是政治望族。
浅野确实有台面上的政治才能,自来熟,见人就聊,无论多大的人物或者多大的场面,见面就是老朋友,开口就是文章,从不犯怵。尤其他那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做派,不太像日本人。在恭恭敬敬规规矩矩的日本人当中,他显得特立独行。
大约在年初,浅野请我教他中文,一周两到三次,反正是聊天,我欣然接受。
第一次上课,先是一杯咖啡,然后是一杯接一杯茶,聊着眼前他家庭院里的花花草草,谁也没看手头的汉语教科书。一小时过后,他拿给我一本中文书,问我能否看懂。书名是《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作者叫邱振中。我随便答道,没问题。他说,我要翻译,你帮我把关吧。
他介绍道,这本书是他年代初在中央美术学院短期留学时老师送给他的,代表中国现代书法理论的最高水平。于是,我们俩便开始雷打不动地讨论起这本书。
让我吃惊的是,一进入工作状态,浅野好像变成另一人,那精益求精的样子又回到匠人的本来面目,尽管仍然先是一杯咖啡,然后是一杯接一杯茶。在我的经历里,只有数学系的大学生在闷头抠数学定理的每一个字时,才有那样专注的读书状态。
每次见面,浅野都提前准备,并标明翻译的难点和进度。由于书是一本论文集,时间跨越改革开放初期的十几年,而这段时间正是新体系、新名词、新思路大爆发的年代,所以,翻译起来十分困难。大到作者大量运用自然科学知识解释书法美学,小到“感情”与“情感”的区别,甚至作者在逻辑演绎中的抒情话语,都是很难逾越的翻译难题。
当然,书确实是好书,拿到日本也是一流的艺术理论著作。再加上日本人长于实践而不善理论,这本书会让许多日本人开眼。
浅野每次来北京见邱先生,所要询问的问题自然有一个问题表,还有原著和译稿,最初主要集中于翻译上的问题,后来是理解上的问题。之所以提浅野年来北京,是因为正赶上有媒体采访邱先生,邱先生建议记者采访浅野,了解一下他翻译书的认真程度。
浅野译稿,年书艺公社摄影
浅野说他这一生要做的事,除了书法教学与创作,就是翻译好邱先生这本书。——好有趣的“一本书主义”。
邱先生不止一次地跟我说,浅野做事的认真态度让他非常感动。您想,为一本书的翻译,连续数年,每年专程来京请教,谁能不为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而且,书中的印刷错误也被一一挑出来,使再版时少留遗憾。
邱振中书法创作现场
其间,浅野还请他作为国语教师的夫人帮助译文的润色,向岛根大学的汉语教授请教,并邀请精通日语的东北著名篆刻家闫新民先生来京帮助校对。
有趣的是,年他来北京时,飞机上的邻座是一位在京都的大学里教中文的中国教师,于是,他又请人家帮助校对。最后,按照邱先生的建议,由东京一所大学的一位精通中文的书法教授负责校对。
我看过他的翻译后记,每一个帮助过他的人都有记载,而且是诚实朴实的说明。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书中使用的大量古代的和近现代文献,浅野都找来原文一一核对,实在找不到的,就直接向邱先生请教。有时为了准确翻译一个西方的人名,三番五次,又是当面请教,又是电子邮件,连我这个中间人都不好意思麻烦作者了。
年2月14日,浅野君在邮件里告诉我,他反复阅读译文已达五十多遍。全书总共校译十一遍。我相信他的话,因为他有记日记的习惯。
浅野前年就从学校退休了。去年,他告诉我预定今年出版,一本书花了十五年功夫。期间,书里的许多章节已经在日本的书法杂志和报刊上发表。年,书的一部分内容以《笔法与章法》一书出版。
《笔法与章法》邱振中著河内利治校对浅野天童译
日本艺术新闻社年10月
周作人说:“在日本文化上有一种特色,便是‘简单’,在一样东西上精益求精的干下来。”
不知怎么,每次想起这句话,我眼前总是浮现出浅野,一生只翻译好一本书。
甲和灯禅意生活平 家特约专栏
转载请联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