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巴蛇为何以象为食,研究者巴蛇和象

人心不足蛇吞象通常是说一个人贪欲太强而不知满足,就比如一条蛇竟然想吞下一头大象,可世界上哪有能吞下大象的蛇呢?然而,在《山海经》中却记载了一条能“吞食大象”的巨蛇——巴蛇,也有山海经研究者认为:巴蛇吞象并非虚构,而蛇和象所指代的其实是破解山海经的某种密码。

《山海经·海内南经》曾记载:“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无独有偶,关于“巴蛇”,在《山海经·海内经》中也有相关记载:“有黑蛇,青首,食象。”

根据字面意思解释,上面的记载大意也就是说:巴蛇能吞下大象,吞吃后三年才吐出大象的骨头,有才能德品的人吃了,就不患心痛或肚子痛之类的病。巴蛇的颜色为青色、红色、黑色相间。另一种说法是巴蛇是黑色的身体青色的脑袋,能吞食大象。

巴蛇是比较著名的巨兽,很多古代传说中都有巴蛇的相关记载,甚至有一些外国学者对巴蛇很感兴趣,他们觉得能吞下大象的巴蛇可能曾经存在过。比如在自然环境中,也有一些大蟒蛇,它们能吞食一整只的野猪或山羊,可见,从某种层面上说,巴蛇食象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在一些山海经研究者看来“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才是关于巴蛇的最关键之处。

“君子服之”的“之”是指“巴蛇”呢,还是指被巴蛇所吞食的大象的骨头?巴蛇吞食大象后为何又要“三岁而出其骨”呢?

对此,有山海经研究者推测:或许所谓的“巴蛇”和“象”并非是指蛇、象两种动物,它们真正所指代的其实是某种“山海经密码”。

从象的形状和硕大的身体来推测,“象”很可能是代表一个大容器,这个容器有四根支柱,底下有轮子,正好像大象的腿和脚趾一样。在这个容器的两端,各有一条管道,一粗一细,就如同大象的鼻子和尾巴,粗的那一条用来输入或输出液体,而细的那条在操作时,连接到一架空气压缩机或抽气机或真空机上。

研究者还指出,在《山海经》中,当一个物体进入另一个物体时,便是所谓的“食”。所以“巴蛇食象”应该是表示有一个象形的容器进入巴蛇体内。因此,巴蛇很可能是指一座很长的实验室或工厂,它之所以“食象”,其实是要把象形容器里的液体加工处理。

而之所以要“加工”这些液体,很可能是这些液体中含有一种很特别的物质,这便是所谓的“骨”。因为这种金属的成分很少,或者其他因素,很难将它分离出来,因此这就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或许就是“三岁而出其骨”的真正含义。

而这个过程难度极高,因此需要较长的时间,也因此就需要大量的仪器,这也导致工厂很长,就像一条长蛇,这便成了后来的“巴蛇”。

至于“君子服之”中的“服”并非是“吃东西”的意思,而应该是“穿衣服、装配、装置”的意思;“之”也并非指巴蛇,而是指“骨”。

推测:在黄帝时代,他们已经有了喷气式飞机、天空火箭、航天飞机等,而这些机械的引擎字在工作时,内部很热,所以用来制造它们的材料就必须具有耐热、耐震动和抗腐蚀等性质,这便是所谓的“心腹之疾”,而“君子”可能就是代表引擎的燃烧室。

按照这种推测,巴蛇所提炼出来的东西,很可能就是用来制造引擎燃烧室的一种稀有特殊材料。当燃烧室配上这种材料时,就好像给它“穿衣”那样,又因为燃烧室是在引擎内部,相当于“心”和“腹”,如果它不再有毛病发作,这便可以说是“无心腹之疾”了。

也就是说,《山海经》的文字或许只是表象,其背后或许蕴藏着某种密码,比如上面所说的“巴蛇”、“君子”、“象”、“服”等。或许“山海经”记载真的发生过,但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地球文明出现了断层,而后人对山海经的解读只是后世文明的主观认知,而并非“山海经”背后的真意。

有人会觉得《山海经》很荒诞,然而对于存在了46亿多年的地球来说,山海经中所记载的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或者说山海经中的记载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正常思维极限。

作为上古三大奇书之一,《山海经》实在是留给了世人很多难解之谜。山海经中的很多记载,如今才慢慢被证实!或许人类的终极密码就潜藏在“山海经”之中。对《山海经》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击下方链接了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iua.com/jsly/106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