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春痘诚信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10112/8582557.html
要说童书界有哪位作者的书,孩子没看过会遗憾,我觉得角野荣子算一个。
这位85岁高龄还在坚持创作的老奶奶,我熟悉她的作品,比名字要早得多。
记得在大学,宫崎骏的电影断续陪伴了我四年,其中《魔女宅急便》刷了好几遍,小魔女琪琪,是每个青春期女孩成长和独立的投影。
当时也没想到《魔女宅急便》的原著作者,就是我日后十分尊敬的角野荣子。
年,她荣获国际安徒生大奖,在她5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不止《魔女宅急便》,还有《小妖怪童话》《爷爷的肉丸子汤》《隧道的森林》等,如此多的作品耳熟能详。
角野荣子的部分作品她笔下的故事,永远那么温暖童真,给人积极达观的力量。
今天想介绍她的一套桥梁书——《一二一动物园》,算是小众书,童真童趣,非常适合4-8岁孩子阅读.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册数:7册平装
适龄:4-8岁
这是套什么书?
这书不算新,年由蒲公英童书馆引进,讲述了动物园园长和不同动物之间的生活点滴。
7册分别是:
《丸子交朋友》《一一的秘密》
《尼尼的梦想》《绒绒出走了》
《丫丫的大脚》《高高的新本领》
《是谁在跳踢踏舞?》
作为桥梁书,要帮助孩子从亲子共读走向自主阅读,所以它也具备了桥梁书的特征:
1、故事选材吸引孩子,激发自主阅读兴趣;
2、字数控制合理,用词较简单,孩子自己就能理解;
3、篇幅适中,孩子能轻松获得“读完一本书”的成就感;
4、彩页和单色页穿插,加强阅读节奏感,不费眼。
《一二一动物园》我买回来后,没想到深得叮当喜欢,一口气让我和他爸读完7本,还不过瘾,直追问还有没有?
我陪读完后,也感觉如获至宝,不管是故事文本,还是形式、内涵,都值得反复品味。
首先是主题,“动物园”“长颈鹿”“白熊”“河马”等一系列词放出来,对叮当这个动物迷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每本扉页都画有可爱的主角其次画风和排版,日本典型的清新手绘风格,线条简单,萌趣可爱。
外壳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内页简洁明快字大图多,每本书后还附有“动物小百科”,分别介绍关于主角们的有趣知识点。
难易度上,一本约字的量,每页一两个段落,总页码59页左右。
使用浅显易懂的常用词汇,尤其常出现“口语对话”的形式,容易产生亲近、代入感。
比如《高高的新本领》随意截取一段——
“我想去那里,摘那些红红的果子。”
“那里是哪里?”
“就是那里,一直一直往外走”,高高伸长脖子,指了指远方。
“我看看。”园长先生急忙爬到树上,向远处看去。
目前阶段叮当对识字很有兴趣,所以我也会和他尝试着分角色朗读,逐步增加他对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来看看讲了什么故事
重头戏更在于好玩的故事,背景当然是奇妙的“一二一动物园”,这里的园长和动物们,与我们想象的,太不一样了。
园长先生责任心爆棚,像个大家长,留心每一只动物的“生活”情况。
每天早晨,他都要东走走,西看看——
猫头鹰有没有变成近视眼?长颈鹿的扁桃体有没有发炎?小猴子有没有吃手指......
火烈鸟有没有认真练习跳舞?水豚妈妈的奶水是否充足?狼的眼睛是不是清澈明亮......
而动物们呢,需求可不止停留在生理层面,它们呀,古灵精怪的很呐。
它们有自己的名字和个性。
比如胖乎乎的河马叫丸子
傲娇的长颈鹿叫高高
调皮的绵羊叫绒绒
爱思考的白熊叫丫丫
爱幻想的犀牛叫一一
内心敏感的羊驼叫托莉亚
它们天真童趣,有各种小心思。
叮当特别喜欢看这本《丸子交朋友》,河马丸子就是个特别可爱,又爱臭美的小女孩。
臭美到什么程度呢?她的房子前有个黏糊糊的泥塘,每天她都会钻进泥塘,却特意露出额头,不让泥浆沾到。
想和邻居肥肥交朋友,所以跟园长借来一面镜子,在脸颊上画胭脂,吸引肥肥目光。
可肥肥根本不理睬她,丸子急得胡乱踢起脚来。
最后她竟然央求园长先生带她去镇上,买口红!
到了商店,就各种狂照镜子。
售货员小姐给她涂了一个小小的,可爱的樱桃小嘴,终于安心了。
河马的夸张大嘴,和这里的樱桃小嘴一对比,反差萌把叮当乐坏了。
最后肥肥也禁不住夸奖她:“浑身上下都很漂亮!”耶,交友成功!
还有关于鳄鱼的那本《尼尼的梦想》,平时只待在池塘里,在园长的帮助下,终于实现梦想成为一名“大人”,穿上衣服,系上领带,神气地站起来走路。
最后,结局让人忍俊不禁了......
它们还会思考“人生”。
长颈鹿高高,总想把脖子伸得更长,踮起脚尖,即便全身肌肉僵硬,也要努力成为全世界最高的高个子。
然而个头很小的鼹鼠表示不解,要只是这么傻乎乎地站着,那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又在哪呢?
还有大羊驼托莉亚,总觉得自己上了年纪,不再被人需要,委屈得直掉眼泪,只能每天跺脚,跟大地对话......
棘手的动物vs理想的园长
碰到这么多棘手的窘况,换我是园长,可能早崩溃了,但故事里的园长先生,做法却格外巧妙。
●他尊重动物们的梦想,鼓励和帮助它们去实现。
鳄鱼尼尼想穿西装走路?没问题,园长先生拿出自己的裤子,衬衫和领带,挽着尼尼的胳膊,在动物园里转悠起来。
尼尼别提有多高兴了,游客们兴奋的围着尼尼,和它拍照,坐在它的尾巴上荡秋千。
●他尊重动物们的天性,加以正确的引导。
长颈鹿高高,既然没办法只用“身高”来证明自己,那好,园长先生带着它去到苹果园,那儿的老爷爷和老奶奶正忙着采摘。
爷爷奶奶骑上高高的脖子,不一会儿就完成了摘苹果的任务,还体验了一次特别的“滑滑梯”,叮当听到这羡慕极了。
为了表达谢意,高高获得了一大袋苹果礼物,它也懂得真正的价值,是能帮助别人,把喜悦分享给他人。
●他保护动物自我探索和纠正的的权利
绵羊绒绒赌气,执意跑到毛衣店当模特。
园长先生虽然无奈,但并没有强行带它回去,而是每天专程去看绒绒,还不忘补一句:“想回来随时欢迎!”
随后绒绒发现它在毛衣店始终是个摆设,不能和顾客说话,羊毛也没法做成毛衣。
在经历一系列挫折-反思之后,绒绒主动回归动物园,园长先生和夫人为了迎接它,还为它设置了“和游客说话”的游戏呢。
●他能放低姿态,对动物们的困惑感同身受。
白熊丫丫因为想不通自己为什么要走来走去,干脆背对游客,再也不走了,心情也日渐糟糕。
看园长先生怎么处理的?
他先是细心询问:“你有那么棒的一对脚丫,不走路多可惜啊。”
然后想了个好主意,分别给自己的脚丫取个名字,园长说自己的脚丫叫“小豆豆”,夫人的脚丫叫“小乖乖”。
丫丫被他们的情绪感染了,尝试着叫自己的脚丫“大块头”。
这么一叫,脚丫仿佛感应到,突然“咚恰砰”欢乐地动了起来,也愿意再次走来走去了。
读到这我跟叮当说,你也可以给自己的脚丫取个名字,叮当兴奋了取名“小不点”,学着丫丫的样子,跳来跳去。
层层深挖,每个角度都有启发
整套故事欣赏完,我愈加体会到,被孩子喜爱的优质作品,总能挖出不少内涵:
单纯从动物园发生这么多奇特的故事,就能满足孩子有趣、猎奇的心理,尽情在想象的世界里遨游。
深入第二层,这些小动物们,何尝不是现实中“孩子们”的化身,对有了一定生活经验的四五岁孩子来说,他们开始从基础的生理需求,逐渐有了精神层面的烦恼。
他们想变成“大人”,“爱臭美”,想要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