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郝蕾,请不要一直盯着她的大尺度

节段型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dbfzl/181113/6641649.html

她是《十七岁不哭》里面清纯可爱的杨宇凌,她是《恋爱的犀牛》中为爱痴狂的明明,她是《颐和园》中支离破碎的余虹,她就是郝蕾。

剧小萌

22年前,郝蕾与李晨一同出演了电视剧《十七岁不哭》,从此一炮而红。而22年之后,李晨成为综艺节目中家喻户晓的“大黑牛”,而郝蕾却依然在演员这条路上缓缓前行。

她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任务,而她的任务就是演戏。

像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小时候的郝蕾就指着电视机,告诉奶奶自己一定要进到这里面去;而中学时期的她还让同学拿着小本子找她签名,说:“你现在不找我签名,以后可就难了。”

或许就是这般强大的意念一直催使着她,郝蕾真的成为了一名演员。

一名好演员。

青葱之年的她,考上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剧团,十五岁便离开故乡,独自一人出来学习表演,踏上了实现梦想的旅途。经过了一年半的时间,郝蕾也越来越坚定自己想要成为演员的想法,她决定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终于在十八岁时,她如愿以偿的迈进了上戏的校门。

对她来说,演戏是伴随着生命而进行的,没有什么朝夕之分。如果能活到八十岁,她便演到八十岁。而身处名利场的她,丝毫不在乎自己的戏是否足够“红”,自己的新闻是否足够“爆”,自己的片酬是否足够“高”。她只希望有朝一日,郝蕾这两个字,可以出现在表演教科书上。

她想做的不过是告诉大家——一个职业演员应该做些什么。

因此,在演戏这件事上,她不仅热爱,还十分严谨。在拍摄《少年天子》时,因为一个情绪表达的镜头,郝蕾与导演发生了争执。

为了给观众展现最完美无缺的表演,也为了达到自己严格的表演水准,当时的郝蕾毫不客气的跟导演说:“您这种方法,是我在20多种方法中选择出来的,比较普通的一种。”两人几番争执后,导演最终认同了她的观点。

年,郝蕾突破自己,全裸出演了电影《颐和园》,而这部未准上映的影片给她带了荣誉,也带来了外界各式各样的声音。

当时的她,即便她真心喜欢这部剧本,可在接到娄烨导演的邀约时,她还是选择了拒绝。娄烨说:“她是四百多个演员中唯一拒绝这个角色的,并且她拒绝的理由是会失去爱情。这是余虹能说出来的话,所以我一定要让她演。”

虽然到最后影片未能公映,爱情也一语成谶,真的丢失了。但她从不曾后悔自己的这个决定。她说:“我是一个不耻笑自己选择的人,在二十几岁就可以接拍到一部这么好的电影,我觉得这是种幸运。”

而这部电影的成功拍摄也离不开郝蕾父母的支持与信任。郝蕾告知父母自己将要接拍一部尺度非常之大,甚至超出他们想象的电影时,他的父亲唯有一句:“没有关系,我们相信你。”

而戏剧舞台上的郝蕾,更是她演员之路上不可磨灭的另一个身份。

在话剧《柔软》选角时,因为这部戏中尺度过大的台词,以及颠覆认知的人生观,很多演员都不敢演,拒演,直到郝蕾出现了。

她说:“当我看到这个剧本,就觉得这是为我而写的。”

而廖一梅创作《柔软》很大一部分原因确实是因为郝蕾。她觉得郝蕾在经历了人生中不太能承受的一件事之后,还可以这样乐观的对待人生,她想为她写一部戏。

而在多少人心中,郝蕾的明明就是意义上的那个明明。穿着红色裙子的,带着柠檬味儿的,支离破碎的,歇斯底里的,唱着《氧气》的明明。

而郝蕾与孟京辉第一次合作《恋爱的犀牛》时,却并不是那么的顺利。作为一部意识流的先锋话剧,可能一段现代舞,一段相声都是对剧本意义的表达,而这种需要使用多种方式去呈现的剧本意义的话剧,让郝蕾并不清楚导演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一次次的掏空,一次次的否定,一次次的磨合,才成就了这版经典的《恋爱的犀牛》。

而现实生活中的她,仿佛也有一丝明明的影子。她曾经说过,我不贪名、不贪利、只贪爱。曾经的她为爱盲目,丢失自己,甚至朋友们也打趣她,怎么一谈恋爱智商就变为负数。而经过几段感情的变迁与岁月的沉淀,现在的她面对感情更加洒脱、理智。她懂得了爱情不是以牺牲自己换来的,自己是属于自己的。

在郝蕾长达二十多年的演艺生涯里,奖项荣誉却寥寥无几。而她对此却丝毫没有不甘或低落。对她来说,摘得几项奖项,捧得几座奖杯,这一点都不重要,她看中的是一个演员的点点滴滴,能不能对表演或者电影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像她所言,她要做表演教科书上的人。

在这个被娱乐化的世界,我们仿佛没有一个健康的观影习惯和传统,也无法判别什么是好的标准,什么是差的。而郝蕾一直在坚持着做好一个演员,她要站在塔尖上,用演技告诉大家,这才是好的表演,她要用好的表演,为演员正名。

剧萌大Boss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iua.com/jsjn/66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