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已经演变为极具破坏力的灰犀牛,相比油价暴跌我更担心的是…
文/陈新华,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总裁
3月17日,我应邀参加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关于石油价格战对全球金融市场影响的讨论。主持人胡一虎说,最近一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爆发、石油价格战等一大群“黑天鹅”漫天飞舞,世界经济前景扑朔迷离。我在回答提问时说,黑天鹅多少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正如我们在童话世界里看到的,这些黑天鹅已经汇聚在一起,变成了一头极具破坏力的灰犀牛,正朝我们快速奔来。它给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格局所带来的冲击,包括对石油行业的冲击,将远大于国际油价“三国杀”的影响。这段对话很有意思,但无法在那里展开。我在此把自己的看法写下来,与业内同仁分享。纵观石油行业多年的历史,国际油价经历了无数次油价的涨涨跌跌。从事石油行业时间较长的人士都知道,这个行业周期性很强。基本逻辑是:低油价刺激消费,打压并淘汰高成本产能,减少产量,抬高油价;而高油价则打压消费,增加产出,并鼓励替代能源发展,减少消费,再压低油价。在这样的周期轮回中,行业洗牌重整是非常正常的事。与以往周期不一样的是,这次我们面临的是百年不遇的全球大瘟疫,持续时间不会太短,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也会很大,我们已经从全球主要股市短时间内多次因暴跌而触发熔断机制中看到了先兆。它与年的次贷危机不同,影响的是实体经济,导致的是百业消停。本次疫情大爆发和油价大暴跌发生在世界经济很脆弱的时期。欧洲还没有从年的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靠的是量化宽松与超低利率政策来维持经济,而实质性改革举步维艰,社会矛盾严重,创新乏力。美国也采取了量化宽松与超低利率办法提升资产价格,导致股市泡沫和债务高企。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包括与中国的 ,也给美国经济蒙上阴影。日本原本想利用东京奥运会重振萎靡的经济,却不得不面临奥运会可能推迟2年举办的局面。韩国也是这次疫情的重灾区,除了自身经济活动受到影响之外,欧美日中经济的放缓或衰退将共同影响这一外向型经济。面对衰退,世界各国经济刺激已无多少“弹药”可用。欧洲赤字严重,货币负利率,日本也实施负利率政策。美联储看到了疫情的严重性,分别于3月3日紧急降息0.5%,并于3月15日再度降息1%同时推出亿美元的量化宽松(QE)计划,其表现的恐慌程度空前,远超年雷曼兄弟倒闭后采取的举措,被金融界的专家称为慌不择路,孤注一掷,饮鸩止渴。石油行业是为经济社会提供动力的,没有了全球经济健康发展和有效运营的大环境,石油就成了无本之木。因此,我更关心的是这个大环境对石油行业带来的影响,而不只是油价暴跌本身。以往多次油价暴跌,包括因为美国页岩油大幅增长导致的-16年油价暴跌,都是石油行业自身的问题,可以自我纠正,不用太多担心。但疫情如果在全球真的失控,造成千万级以上的人感染,几十万人死亡,工厂无法复工,百业持续消停,股市暴跌导致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恶化,大批企业破产倒闭将不可避免,全球性大衰退也将成为必然。疫情是否完全失控还无法定论,但我看到了全球经济危机这头灰犀牛正沿着这条路线飞奔而来: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美 -疫情大爆发-石油价格战-大宗商品市场危机,触发全球金融危机,最终导致全球经济大萧条与大洗牌。这样的局面,我们这代人都没有经历过,也不会知道它会带来多大的破坏。在17日的访谈中,主持人问我,这次价格战最大的输家是谁?我说不是沙特,不是俄罗斯,也不是他们共同的敌人-美国页岩油。我认为最大的输家是被这次价格战不小心碰到的,高度依赖石油且经济状况本来就很差的石油输出国,如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安果拉,阿赞拜疆、伊朗、伊拉克、委内瑞拉、巴西等国,他们或许会率先陷入经济衰退。正如年的油价暴跌是苏联垮台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次油价暴跌也有可能加剧本来就很脆弱的国家(如委内瑞拉、伊朗)政权的更替。本来就是强弩之末,被戏称为“茶泡袋”-只有在超低油价的开水下才有反应的欧佩克已经名存实亡,“维也纳联盟”从这次俄沙谈判的破裂为标志,也无法再生,国际能源治理体系面临重塑。这头灰犀牛冲击的还远远不是经济与能源领域,它的破坏将是全方位的。经济层面的问题会进而影响国际政治,地缘政治或将风起云涌。我有很强的信心中国在这场全球经济危机中会胜出。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万亿元的经济规模和“世界工厂”门类齐全的制造能力,这些都使得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但我也担心中国无法独善其身。对外出口还占中国经济的近三分之一,世界经济的萎缩不仅会影响出口市场,金融危机也会影响中国“三大攻坚战”中目前最为重要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战。作为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低油价肯定帮助我们节约大量的石油支出,油价也会带动天然气和煤炭价格的下跌。在享受这些红利的同时,必须同时注意到,中国也是石油生产大国,还是石油工程服务重要的输出国,油价下跌对国内勘探开发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包括“-勘探开发七年工作计划”的落实。油价暴跌影响众多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收益,对中国的油服产业也是巨大打击。同时受到影响将是新能源和石油替代产业,节能减碳的经济驱动力或将减弱。最能决定中国经济未来的是中国政府的决心和举措。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在增加市场流动性的同时加强对受影响企业实现税费减免等政策性扶持。从1月底至3月15日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央行已经通过逆回购、专项贷款、定向降准等方式累计释放流动性近4.5万亿元人民币。中央各部委和各级地方政府都相继推出了减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减少用能成本、减缓房租、提供工人复工补贴等多项措施。中国政府接下来的政策举措更值得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