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只剩36天。
Sir猜。
许多人的“未完成”,都有一件事。
告白。
如何说“我爱你”,这是一门玄学。
这些简单粗暴的话背后,酝酿了多少放弃和放弃后的不甘。
我养你吧
我这辈子都不会走
或许,爱过的人才知道。
那爱是什么?
如果你曾经问,还在问:
它是钥匙。
《恋爱的犀牛》爆了无需谦虚。这是我们的爱情圣经。经典,来自各个维度。搜索。随便一搜它的名字,后面的关键词是:“当代中国剧坛奇迹”、“先锋戏剧领军之作”。数据。一部话剧,在年轻的B站都有三十多万点击。再看关键的造星能力。今天睥睨流量的演技派,许多都从该舞台走出来。郭涛与吴越(年,第一版主演)。段奕宏(当时名为段龙)与郝蕾(年主演)。齐溪,黄湘丽。分别是年、年版的女主角。△黄湘丽在娄烨新片《兰心大剧院》饰演女二连稍不留神忽略的配角,都是演技派。柏林影帝廖凡、李乃文(代表作《借枪》、《集结号》)、王泷正(《白夜追凶》主演)。△最左王泷正,在剧里饰演黑子
它出现之前,话剧没人看,票房惨淡,演一部亏一部。它出现之后,最火爆时,买票的观众从售票窗口的胡同,排到了对面的马路上。奇迹发生于年6月的某一天。当天。在僻静的北兵马司胡同里,一个叫青艺的小剧场要上演一出以“爱情”为主题的话剧。好奇的路人经过,看着海报,左思右想,想不明白。名字很奇怪。《恋爱的犀牛》。犀牛?犀牛怎么恋爱?按捺不住疑问的观众走进剧场。更困惑了。开场很奇怪。起初,是对犀牛的观察日记,但突然,又串成另一个女人的日常生活记录。年5月16日图拉,草料二吨,苹果一公斤出外散步四小时,七点钟回栏就寝5月17日她八点钟出门上班,穿淡紫色套装晚上六点钟回舞台也奇怪。一台打字机代表办公室,几个悬挂的把手代表公共汽车、几个整理箱就是动物园。再看演员的表演:男女主演拥抱、亲吻。群演吵架、动手。但一场戏看完,观众又纷纷热血沸腾地怒打五星。只记得走出剧院的时候一阵冷风吹来,心是暖的在不同的情景里,找到自己的影子,默默哭泣但当马路大喊“明明,我把图拉的心送给你!”时,我被这种绝望同步了凭什么?始于爱情还得从主创说起。男的叫孟京辉。他是中国实验话剧票房纪录的创造者。对实验话剧,孟京辉的解释只有一句话:精神状态与其他戏剧不同。早在学校里,他就组织发起“实验戏剧十五天演出季”,收拢了一帮像胡军、郭涛、张一白、刁亦男这样的同僚。一起疯狂并美其名曰,“寻找戏剧的可能”。与此同时,他认识了“打杂”的廖一梅。△年12月,中央戏剧学院排练室,廖一梅和正在排练《思凡·双下山》的孟京辉
两人擦出火花。并牢牢地绑在了一起。△孟京辉与廖一梅在月坛的婚姻登记处结婚《恋爱的犀牛》诞生于他们的蜜月。欧洲度蜜月时,“始于爱情”的他们,突然碰撞出新话剧的可能。他们突然疑惑:爱情是什么?爱情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迷恋。爱情,是不是也是彼此之间的战争?回来后,廖一梅在娘家的小书桌前只用一个月,就写出了《恋爱的犀牛》。两人对这“孩子”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为了让它顺利演出,孟京辉和廖一梅带着他俩唯一的房产,找投资方做抵押。还是被中途撤资。在经历一轮焦虑的借钱后,孟京辉在好友的帮助下,筹到21万。这出戏终于从排练厅,熬到舞台。没想到。一开始只打算在剧场里一天演20场。后来,观众越来越满,门口排队买票的越来越多。直到一天加演到40场,连剧场的过道都加满椅子。演一天,变成演30天。没想到。首演时,廖一梅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我希望看过戏的观众,能感到他的生命中有一些东西是值得坚持、可以坚持的。但这场关于“坚持”的持久战,足足打了20年。也赢了20年。相信爱情《恋爱的犀牛》讲的是爱情。但,和所有卓越的作品一样,如果只将《恋爱的犀牛(下略为《犀牛》)》当做爱情故事,那你只看了开头。在爱情的皮囊下,《犀牛》实则说了四个关键词:盲目。疯狂。献身。与众不同。Sir给你一步步剖析。盲目。序幕的第一句话——男主马路说: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视力。《犀牛》里,多次强调了“视力”。马路因为近视,所以没考上飞行员;马路养的犀牛天生弱视。男女主角也多次用白手绢将自己的眼睛蒙住。为什么这么在意视力?视觉带有欺骗性。而。爱情,也是盲目的。当你爱了,你只会让自己看见想看到的。当你爱了,就算这层布被解开了,你还是会主动系回去。所以比起视力,马路更相信嗅觉。嗅觉,是视觉的补充,更像情感盲区里的直觉。当明明(心上人)的味道比身体更先抵达马路的鼻子,爱情蠢蠢欲动了。当明明决定要离开马路后,马路发觉自己的鼻子失灵,爱情消失了。盲目之后,就是疯狂。马路其实是一个偏执狂。他疯狂地迷恋着女邻居,办公室职员明明。明明呢?何尝不是疯子。无论心上人陈飞对她如何冷漠,她都毫不在意。只要她爱他。只要他还能让我爱他,只要他不离开我,只要我还能忍受,他爱怎么折磨我就怎么折磨我。他可以欺骗我,可以贬低我,可以侮辱我,可以把我掉在空中,可以让我俯首帖耳,可以让我四肢着地,只要他有本事让我爱他。最后,马路绑架了明明,捆在动物园里,在明明面前亲手杀了自己心爱的犀牛图拉——这是一场让心爱的女人目睹事先张扬的“自杀”。坦白讲。这是Sir唯一肉眼所见疯狂的时刻。疯中间,其实是卸下心防的真。舞台,抽离了符号化的场景,简单到只有凳子,和反光的镜面。男女主角,只有一套戏服。动作更趋向于对情感的直接宣泄。明明登场时,一脚踩碎了放在地上的苹果。她的不满,暴躁,不羁,甚至神经质,就这么一脚就出来了。如何表现明明的疯?当马路提到陈飞这个人时,明明突然就晕到了。与疾病无关,却像是一场重疾的临床反应。恋爱的人都知道。只是突然而来提到心爱的那个人,浑身力气就仿佛被抽干了一般。段奕宏也是这样演的。作为爱情矛盾的对立面,明明和马路上床之后,第二天早上她却跟马路说,昨晚什么都没有发生。马路怎么办?一次又一次摔倒,爬起来,再摔倒。两个疯子之间的较量,其实是一种欲望的较量。这是明明注视着马路时,逐渐靠近又没有落下的亲吻。这是浑身湿透后的马路,在狠狠搂住明明时,双眼呆滞,那副饥渴的样子。在怀里的明明,不挣扎,不抗拒,用头轻轻地摩擦着马路的脆弱与深刻。注意段奕宏的表演,呼吸急促,眼神游离,细汗在额头处渗出来,腹部的肌肉收缩,连肋骨都隐约可现。看懂了吗?演员在模拟一次高潮如何到来。好的对手,会带来好的张力。这就是献身。马路疯了。当他强装的最后一丝理智也被撕裂之后,他杀了犀牛图拉,将图拉的心脏和自己,一并给了明明,蜷缩在她的腿边。马路:这是我能给你的最后的东西,图拉的心,和我自己,你收留他们吗?明明,我亲爱的,温柔的,甜蜜的……他想将自己献给明明。年,迈入新世纪的年轻人们充斥着利己主义的时代,爱情没那么纯粹。我们开始学会止损,学会遗忘,学会设法成为一个“普通人”。我买了一个增高器下个月,我将增高七公分在新世纪里我就可以成为一个普通人对爱情,不屑一顾。把死心眼,当成新世纪的精神疾病。“死心眼”这个词可以算是一种精神疾病最后,将一个人献身看作“傻”和“缺”。多大岁数还爱不爱情的丢不丢人,好好奋斗才是真Sir不想过多评断这种想法。但我们还是要自我敲醒——所谓爱。是不是为一个人渴望为一个人燃烧的勇气。所谓爱。是不是我眼睛带着征服但脑门上却写着奴隶的印记。就像。马路说的,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唯一的事。但是我决定不忘掉她。这是一个试图保持尊严的年轻人对生活骄傲而任性的呐喊。可以说,这是年轻,这是傻缺,但为了高尚、正义、热爱、永恒而付出的,才能让那种炽热,在他们身上一直燃烧。与众不同。在每场《犀牛》结束后,马路都会对台下的观众们说一句:“让我们把美好的东西坚持到底。”这也是最收割眼泪的时刻。马路的偏执,只是想去冲破阻碍,坚持自己的爱情而已。这其实再正常不过。但这种正常,在今天的语境,正在变成浇熄自己心中的火焰,忘掉爱情,忘掉梦想,忘掉种种子虚乌有。顺从命运难么。《犀牛》给出这样的答案。我曾经一事无成这并不重要,但是这一次我认了输,我低头耷脑地顺从了,我就将永远对生活妥协下去,做个你们眼中的正常人,从生活中攫取一点简单易得的东西,在阴影下苟且作乐,这些对我毫无意义,我宁愿什么也不要。去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神经病吧。这无关于爱情。
而是在于在坚持之后,我们的与众不同。马路,远离赚钱发财,甘心做动物园的饲养员,对于爱情的所有认知,都在模仿动物、原始、野蛮,不加修饰。明明,不是个好女孩,性感热辣、爱上不该爱的人,纠缠、无理取闹。挫败后,又转过头在马路身上寻求慰藉。似乎,悲剧是他们咎由自取。但看过,爱着这个故事的观众,也爱着这对恋人。他们不正确,他们不正常。但他们是真实的,在蜕变成合格的成年人之前,他们有的是青春、有的是激情,有的是勃勃向上的生命力。连命运都拿他们没办法。相信爱情的意义,不是占有、控制或者沉溺。相信爱情,还有一种说法是:相信“我”和“你”。超越爱情20年过去了,物是人非。在《恋爱的犀牛》20周年时,孟京辉让廖一梅重读《犀牛》里的台词,做一版20周年的录音。廖一梅说,我没有办法大声说出那些词,因为那就是一个人的窃窃私语。录音的时候孟京辉又说:“你完全是用气声在念,这不行。”但我没办法大声说出那些词,因为那就是一个人的窃窃私语。可能我不是现在念不出来,年轻时候也做不到,所以才会写成剧本。
说不出口的私语(私欲)成为一代人的情感密码。《恋爱的犀牛》也不仅仅只是一部成功爆款的话剧。它实验的不是舞台,而考验着青春的耐力,人性的变迁。
在《锵锵三人行》有一期窦文涛对话刘索拉和孟京辉,刘索拉说:如果北京充斥的是孟京辉这样的戏,你会觉得这个城市是真的。20年内,看过的观众随着人潮成长,成家立业,为人父母,将秘密收敛私藏。扮演角色的演员,享受名利人气。但只要有机会,他们就像马路撕开自己的衬衫,明明放开自己的歌喉。表达自己在故事里燃烧的感觉。郭涛说每次演完最后一场戏,都像死过一次一样。有一场太过于投入,还把自己手指给砍了。鲜血直流,下场连缝10多针,观众还以为是特效。段奕宏推掉了《可可西里》的邀约,加入《犀牛》。最初因为适应不了实验话剧表演的要领,对马路的人物角色揣测不到位,在排练的舞台上,直接被孟京辉骂:“不好看,我替你感到难堪”。版的《犀牛》采访花絮里,他也不在乎啥形象。说哭就哭。他直接面对镜头,也张口骂娘:少他妈跟我说概念的东西,什么他妈的精神,你就告诉我,具体你想要的什么。段奕宏说,上了四年学,把以前在学校里学的表演技巧全都击碎了。发现戏,原来还可以这么演。痛过,撕掉一层皮,他成为最有欲望气息的疯狂马路。20年来,他是袁朗(《士兵突击》)、龙文章(《我的团长我的团》)、伊谷春(《烈日灼心》)、余国伟(《暴雪将至》)。但他心里那份倔强,还如马路一般,认死理。我不知道另一种人生开启于戏剧舞台,马路的执着和癫狂,与我的某一个部分相连。至今,这些演员代表表演一种具体的方向:不妥协、不讨好。20年来,《恋爱的犀牛》不仅仅是一则都市男女的爱情故事。它始于爱情,相信爱情,最终超越爱情,抵达生命的真相。它就像一颗强劲的心脏,砰砰砰,从未停歇地跳动了20年,直到今天。每一次跳动,都经历着一次自我的反省与磨砺。最初,你惊叹叛逆的青春如此闪亮。然后,你感伤爱情的逝去,一夜急就的成长。但20年过去了,你最深刻的记忆,依然是第一个黄昏初见初嗅的美好。你相信,这一刻世界开始与众不同。#享受每一次新发现,把一切美好坚持到底#是《恋爱的犀牛》说了20年的话,也是它一直要传递的东西。与这种坚持所契合的,还有#东风日产楼兰#。用艺术衔接人·车·生活,将生活过成艺术的精神理念,是如今现代人们生活所追求的根本,也是东风日产楼兰一直致力于的目标。东风日产楼兰与孟京辉戏剧工作室选择在《恋爱的犀牛》公演的第20周年进行的合作,也正是看中了话剧艺术的张力,和这出话剧所凝聚的顽强生命力。这一次,将孟京辉和当年的几位主演像是段奕宏、刘畅和黄湘丽召集在一起,共同演绎“对美好事物的坚持”。点开视频,再一次回到那曾经熟悉的感动。当每一场的幕布落下,《恋爱的犀牛》给予观众的感动,有润物细无声一般的无声无息,也有着醍醐灌顶般的一声叹息。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它可以高高在上,它也可以雅俗共赏。它高于生活,但它却总还是来自生活。将艺术融入人们的生活,也是东风日产楼兰所一直立志的目标。作为跑车型SUV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楼兰不断突破界限,以充满艺术感的造型设计和豪华大空间,引领SUV市场新格局,将楼兰的艺术,带入千家万户。以艺术,为追求,以生活,为衔接,楼兰选择在经典爱情话剧的基调上,点燃着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理想,持续传递“享受每一次发现”的生活主张。在年的时候,Sir又看了一场《恋爱的犀牛》。感动依旧。所以,Sir也想听听你们聊聊它,或是自己最喜欢的一部话剧。
我们留言见。
更多关于楼兰X《恋爱的犀牛》的幕后故事,还